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民国大文豪情话 > 第127章 大国之基(第1页)

第127章 大国之基(第1页)

教室内的同学们逐渐被这番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所吸引,他们意识到,只有正视自已的不足,才能在未来找到前进的方向,实现更好的进步。

最后,李斯年总结道:“因此,我认为华国是一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大国,但在近代以来,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我们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了。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华国目前还不能完全被视为一个大国。但是我坚信,我们华国在某些方面具有大国的潜质和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活力、坚韧不屈的民族,你们这一代年轻人,肩负着华国再次崛起、成为真正大国的重任。我也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华国成为大国指日可待,明天会更加辉煌。”

说到这里,李斯年目光扫视了教室一圈,然后问道:“我现在也想向各位请教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一个大国的基础是什么吗?”

伍中豪不假思索的回答:“国防,一个国家只有能够抵御外来侵略,才能被视为强大。”

李斯年轻轻摇头,解释道:“不尽然。那些地处偏远,游离于世界中心之外的蕞尔小国,虽然未受侵略,但你能说它们就是强国吗?它们往往只是大国眼中的边缘地带,列强懒得去理会罢了。而反观我国,即使在清末军队存在诸多问题之时,仍然具有正规军一百万,地方武装两百万之众的巨大规模,光凭数量上稳居世界第一。另外还有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水师,但是这仍然挡不住列强觊觎,挡不住他们的的坚船利炮。”

又有人提出:“那或许是经济?”

李斯年再次否定:“也不完全是。”

这时,一位一头短发,相貌英俊的同学站起身来说道:“我认为是教育。”

李斯年仍然摇头说道:“不是。”

他不再等待其他同学的答案,直接阐述了自已的观点:“我认为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基础,在于它拥有广袤的国土面积,以及独立且极具同化性和吸引性的文明。历史上,德意志的统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整合了三百多个邦国的国土,一举奠定了强国之基,对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米国《独立宣言》的签署,奠定了其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立国基础,吸引了无数欧洲移民,宣告了另一个强国的诞生。”

听了李斯年举得了两个例子,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李斯年继续说道:“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今日之华国虽然一时落后,饱受列强的欺凌,但是我们拥有了广袤的国土和独立灿烂的文明,那么我们就终有一天会重新崛起。古往今来有多少强敌打到中原,结果呢,我泱泱华夏,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想我中华文明五千年,没有人可以征服我们。以前有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那么多曾经和我们并称的文明,但有古华国的说法吗?没有,那三大文明都断线了,唯独华国一直延续至今,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从未断绝,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周边异族小邦也曾暂时入主中原,但很快就被我强大的中华文明所同化,并自觉自愿加入到我中华文明伟大家庭中来。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有这个自信。”

李斯年的言辞愈发激昂,仿佛一股澎湃的洪流,瞬间席卷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他的激情演讲结束后,底下稀稀落落的人群中竟爆发出了极其热烈的掌声,宛如春雷炸响,充满了敬意与赞赏。

在这雷鸣般的掌声中,刚才那名短发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您认为我们华国何时能够达到欧洲列强那样的发展水平?”他的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关注。

李斯年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温和地反问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系的?”他想借此来了解下选修自已课程的学生的情况。

男生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尴尬,但还是回答道:“我叫沈从文,并非北大的学生,而是来旁听的。”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坚定。

沈从文14岁时就投身行伍,随部队辗转于湘川黔交界地区。今年春天他厌倦了军旅生涯,脱下了军装,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来到了北京,他想进入燕京大学国文班,但遗憾的是没有通过考试,然而,这并未阻止他追求知识的脚步,他开始辗转于北京各大学校,旁听课程。

今天他也是偶然间才走进这间教室的,当他看到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还感觉颇为诧异。可是刚才听了李斯年的回答,他深感敬佩,觉得这位老师确实有着不凡的见识和才华。

李斯年听对方是来旁听的,并未流露出任何歧视之意,反而对他的求知欲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在他的认知里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应该包容一切有志于求知的人。他很认同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精神,认为这正是大学应有的风范。

自蔡元培掌校以来,北京大学便建立了旁听生制度,为更多有志于求知的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沈从文、丁玲、冯雪峰等文化名人便是通过旁听,在北大学习并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熏陶,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李斯年自嘲地笑道:“哦,那很好啊,欢迎。没想到我的课程已经声名远播,连旁听生同学都慕名而来,专程来上我的课。。”

然而,正当李斯年沉浸于自已的得意之中时,沈从文却以他特有的直率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老师,我本来是想去听钱玄同教授的课程的,结果不小心走错教室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