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诗犹如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京城的尘土,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价值。
“先生果然是先生,这两首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天顺帝当晚便收到了锦衣卫送来的抄件,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手中的纸卷。
在烛光的映照下,他一字一句地读着,每念到一处,心中便是一阵激动。
仿佛是久旱逢甘露一般,他觉得浑身热血沸腾,一股舒畅感油然而生。
自登基以来,天顺帝一直被文官集团所压制,那些老臣们对他指手画脚,令他在朝堂之上举步维艰,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他也不会用御驾亲征的方式,意图以军功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从文官们的阴影中走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虽然在这场大战之中,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带领军队获得了胜利,但这样的胜利付出的代价却是惨重的。
双方几乎同时失去了大量的士兵,可以说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也就是说,无论是他,还是背后支持着文官集团的人,都没有真正达到各自想要的结果。
整个格局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直到李承影的出现,为这位帝王带来了希望,仿佛看到了一线光明。
这或许是他打破僵局、扭转乾坤的一次良机。
然而,他们未曾想到的是,李承影的反击竟然如此迅速且强烈,仿佛夏日午后突来的暴风骤雨,令人措手不及。
一首诗,却犹如千钧之力压在所有读书人的心头,让人为之震动。
它不仅直接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更是对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士大夫’们发出了最尖锐的声音。
“陛下,您需要慎重对待此事。”
一旁站着的曹鼐面色凝重,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先生这首诗歌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明天他就将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只希望他能够有妥善处理此危机的办法。”
他的声音低沉而带着颤抖,仿佛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现在他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可以说是坚如磐石了,起码在短时间内,天顺帝是不会轻易更换他的。
因为曹鼐已经彻底成为李承影的忠实追随者,在朝堂中也逐渐成为了文官集团中的异类存在。
原本作为文官集团领头羊的曹鼐,自然深知这一派势力的可怕之处,所以才会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去找天顺帝商量对策。
“放心好了,我对你有信心。”
天顺帝随口说道,话语中透着几分敷衍,仿佛只是为了安抚对方的情绪而发。
但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与重视。
“这个李承影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难不成他就不知道这诗作一旦被传出去后,明天便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北京城内广泛传播开来吗?那时,恐怕整个大明甚至全天下的书生都会将其视作另类,然后群起而攻之。
我看此事还是不要请示兄长了,我得立即着手撰写奏折,尽早将这桩婚事推辞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