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清冷的晓风悄无声息划过天际,原本漆黑一片的世界似乎是被无痕的流水浸透一般地开始慢慢地褪色。东方的那片天空几乎难以觉察地开始由深沉无尽的漆黑渐渐转变为深蓝。那蓝色越来越淡,不知什么时候竟变为一片灰白。
一道如钩般的铉月依旧低低地挂在如轻纱般飘逸的东方的天边,消瘦得似乎只剩下一丝银白色的弧线。苍穹之上,星辰寥寥。
渐渐地东方的地平线上逐渐出现了一缕亮色,这亮色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用画笔反复涂抹在天地的轮廓线上,那缕亮色在不断地扩散变强,色彩也由灰白转变为橘黄,并且变得越来越亮。
深邃如幕的天穹渐渐变得透明,它仿佛从熟睡中苏醒了过来,逐渐挣开大地深沉的怀抱,悄然升腾高飞,重新轻盈地漂浮在不可企及的高处。原本暗然一色的苍茫天地间,宽广的平原,伟岸的高山,蜿蜒的河流,逐一从灰暗浓重的底色中显现出来。
寂静的晨曦终于重新照射在的八百里关中平原上。平坦宽阔的关中平原其形如盆,四周高中间低。在它的东侧,华山绝壁万仞,四面如削,倚天拔地,险峻奇绝。此时陡峭的山峰上还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积雪,晶莹如玉。远远望去,华山形如一簇盛开的白色花朵,诡丽奇魄。
华山的北面距离不远就是渭水,蜿蜒静流。山水间土地肥沃,阡陌纵横。时值严冬,广阔的田野都处于休耕的状态。庄稼都已经被收割干净,甚至连秸秆都被打捆运走了,整个土地上显得光秃秃的。但走到近处,会看到田埂上只残留着一茬茬高约数寸的禾梗,随着田地的分割走势一块块如棋盘一般整齐地排列着。经历严冬的冰雪之后,禾梗都已经失去了原本金黄的颜色,变成了一种暗灰色,几乎和下面的土地混为一体,难以区分。
在这片休耕的土地上,却不知何时耸立起了一座巨大的军营。它占地极广,布局规整严密,其间旌旗如林,帷帐若云。这座军营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座城市,兀然屹立在华山渭水间广袤的田野上。
在营中如凝固的无边海浪一般整齐排列的帷帐中央,一杆高高矗立的主帅大纛在和煦的晨风中轻舞飞扬。<>而此刻,太白星依然还在天际闪耀。翻卷起伏的旗帜和明亮的太白星在晨曦中交相辉映。旗展星辉,静动明暗的对比反差,却构成了一幅神秘而和谐的壮丽画面。
随着旭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一道绚烂的朝霞照射到了大纛上,瞬间将它映照得金碧辉煌。飞扬的大纛在晨风中金光浮动,瑞彩斑斓。随后,白色的帷帐、五彩的旌旗,深灰的土地,万道霞光将这一切都染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
突然,一声浑厚低沉的号角突然响起,响彻整个军营。长长的号声经久不息,如泣如诉,裂人心肺。
在大纛下的中军大帐内,主座上一名全身铠甲穿戴整齐的将领闻声而动。他起身离座,迈步来到帐门前,然后接过手下呈上的铁盔,端正地戴在头上,并将束盔的丝绦在颌下系紧。只见此人紫面重髯,方颐广额,目光如刃,凛然自威,却正是西魏大丞相、柱国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公宇文泰。
却说宇文泰这次帅举国之军出师河东,以解玉壁之危。尽管西魏方面已经做了血战的准备,却因突降大雪,高欢不得不帅东魏军主力不战而退,玉壁遂转危为安。
这场胜利实在来的有些侥幸,而且从战果上也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地方。但西魏朝廷从上到下却都急需一场重大的胜利来摆脱前次河阴大败的阴影和提振全体军民的信心士气。因而在宇文泰的报捷文书和西魏朝廷向朝野发布的文告当中,天气的因素被刻意模糊甚至隐去。这场双方主力完全没有接触的战役,被刻画成为一场我军众志成城,盛师而出,东虏畏我兵锋,遂仓皇而退,然后我军追亡逐北,大捷空前的辉煌胜利。
消息传来,西魏举境欢腾,一扫前番河阴大败的阴霾。为了庆祝这场久违的胜利,大统帝下令于华阴举行大狩,检阅出征将士,以示宣慰。
古代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经常会出动军队举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军事训练和演习。后来这种狩猎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礼仪活动。<>西魏立国草率,礼仪典章不备,只在近年才慢慢开始完善礼仪制度。这还是第一次举行这种大狩礼。
因此宇文泰帅军凯旋回到关中之后,没有像以往那样颁下赏赐遣散诸军,而是集合全军于华阴扎下大营,筑坛布围,为大狩做准备。
今日,便是举行大狩之期。
话说宇文泰整甲已毕,接过手下呈上的佩刀挂在腰间,然后大步出帐。此刻原本寂然无声的军营似乎是被苍凉的军号声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西魏军的将士们纷纷从帷帐中钻出来,有的正在整理衣甲兵器,有的正在牵引战马,还有督将正在召集自己的手下。只见到处都是忙乱的人影,人喊马嘶,喧嚣四起。
见到这番场景,宇文泰不由暗自皱眉。这时,有人牵过他的战马,宇文泰也不多言,接过马鞭和缰绳,飞身上马。他周围帐内亲信都督和亲卫们也纷纷上马。
宇文泰轻催战马,缓步往营门而行。他身后一名侍卫高举大纛紧紧相随,大队精悍威猛的骑兵全副甲胄兵器,如众星捧月一般环绕在他的周围。
只见西魏军大营营门大开,宇文泰帅亲卫骑兵如一道钢铁洪流般从营中源源而出。出营之后,宇文泰略一整队,便帅一众骑兵狂飙一般折转向北疾驰而去。
当宇文泰的铁骑飞奔到渭水之滨,这里却是已经建起了一座圆形的祭坛。
祭坛上下为三层,每层高一丈二尺,十二阶。顶层圆径六丈,底层圆周三百步。祭坛顶层的正中,设有黄帝轩辕氏神位,左右以北魏太祖道武皇帝、高祖孝文皇帝神位配祀。坛上设青黄二旗,列五兵于坐侧。
宇文泰率领亲卫骑兵们在祭坛南面止步列阵。只见宇文泰扬鞭示意,他身后的旗手立刻滚鞍下马,用力将手中的大纛深深插入宇文泰面前的土中。接着又有四名骑兵飞马而出,各自高擎一面旌旗,驰到百步外驻马。他们两骑并列,中间空出数丈,形成一个旌门。旌门立毕,录事参军手持大军名册,驰至旌门侧驻马而立。<>
这时,只听宇文泰沉声下令,
“击鼓!”
如闷雷一般的鼓声骤然而起,回荡在苍茫的天地之间。
随着鼓声,西魏军由大营中蜂拥而出,齐齐往宇文泰所在奔来。只见万骑竞逐,扬起漫天尘土,仿佛大地也为之震颤。
西魏大军驰到近前,各军依序由旌门而入,录事参军则在旁对照名册。进入旌门后,西魏军先至大纛下领命,然后依令分据四野列阵。西魏主力六军在李虎、于谨、李弼、独孤如愿、赵贵、侯莫陈崇六位主将的率领下率先入门列阵,随后是各地郡兵、藩兵。
当李辰率华部军通过旌门时,录事参军在名册上“兰州刺史李某率藩兵一部”的记录旁打个记号,表示华部军已受命依时而至。然后李辰接令往西北布阵。李辰率华部军来到指定的位置,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面向大纛列阵。
西魏诸军陆续就位。到了午时,宇文泰下令息鼓偃旗。后至者斩。
接着中军鼓声再起,各军依令四面布围,构成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巨大围场,只有南面留有一个空缺。
这时,远方再度尘土飞扬,一个庞大的队列由远方缓缓行来,当中卤薄法驾,却正是大统帝的銮驾亲至。
在这个庞大队列的核心,大统帝元宝炬白面黑须,风姿神采。他今日一身戎服,身上一领金明光铠,头戴金盔,坐下一匹毛色乌黑油亮的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