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檀,若明日事有不协,你率骑兵先退,不必顾及于我。”
贺兰仁冷然道,“我们六镇将门,何曾有过贪生怕死之徒!弃自己兄长不顾而抢先逃命,岂是大丈夫所为?”
贺兰武心中涌过一丝暖意,但他仍摇头道,“有我一人尽忠于事则足矣,你且留得有用之身。贺兰氏勇武忠诚的家名,还要靠你传承下去。”
贺兰仁道,“二哥尚在金城,家门自有他传承。任你说破天去,反正我是不会丢下你自己走!”
贺兰武见贺兰仁固执己见,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兄弟二人一时无言。
贺兰武叹了一口气,换了一个话题道,
“以李郎君的个性作派,明日只怕是定要和全军共进退。他若万一有了什么不测,这华部军只怕立刻分崩离析。你我兄弟纵使逃得性命,恐怕也没了前程。”
贺兰仁点头附和道,
“虽说咱们兄弟武艺在身,到那里都不会没有出头之日。但是似李郎君这般待下至诚,仁厚亲善的主公,太难找了!还有他那些奇思妙想,真是,真是……”
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李辰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异想天开的主意,只好连用了几个真是。
贺兰武盯着他道,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明日如果情势不对,你一定要带上李郎君先走,我自率全军随后而退。只要李郎君无碍,华部军就是打光了,我们还可以重建,我们的前程才有依靠,重振贺兰氏的家名才有希望。你万万切记!”
贺兰仁郑重地点了点头。
之后,兄弟二人互道珍重,行礼而别不提。
第二天,西魏大统四年、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八月辛卯(初四),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天。
清晨时分,西魏军大营号角长鸣。西魏军将士们闻讯而动,他们穿戴好自己的衣甲,整理好自己的兵器,列队而出。西魏军仍以李弼、达奚武为前锋,宇文泰自将中军随后,李虎、念贤留守大营保护大统帝。
此时,大雾迷漫,天地都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十步之外,几不可视物。西魏军高举火把,静默而行。雾气将将士们的衣甲都打湿了,显得黝黑发亮。数万大军分道而进,只听见马蹄和士卒们的脚步声,气氛肃穆凝重。偶尔传来战马的嘶鸣声,更增加了大战前紧张沉郁的气息。
随着大军的行进,太阳渐渐升高,透过浓雾露出惨白的光芒。大雾也渐渐稀散,远远望去,西魏大军的阵列如黑色的长蛇般在雾气中时隐时显,逐步逼近东魏军的营盘。
一个时辰以后,西魏军行至东魏军大营外列阵,而此时东魏军大营内悄然无声,似乎还没有察觉。只听中军一声令下,西魏军战鼓如雷,三军一起呐喊邀阵。只见旌旗翻飞,如彩云蔽日;声如惊雷滚滚,惊天动地。西魏军气势如虹,天地似乎也为之失色。锋芒之盛,无人可掠。
可西魏军鼓噪了半天,却不见东魏军有什么反应。这时,大雾已经渐渐散开,阳光也从云雾中挣扎地透出耀眼的光线,将东魏军大营照亮。大家看得分明,东魏军大营中旌旗随风招展,却是鸦雀无声。
宇文泰心中疑惑,便派人上前查看。不多时,探马回报,
“启禀大丞相,敌军已经遁逃,营中只是虚张旗号,已无一人矣!”
宇文泰闻言,心中恼恨不已。好个侯景,竟然将大家全都骗过,未及交战,便弃营先逃了!
宇文泰立即下令,全军轻装减从,准备追击。李辰见了,忙上前谏道,
“丞相,侯景拥十万之众,今不战而退,须防其中有诈!”
宇文泰听李辰这般说,心中也有些踌躇。这时,负责探查东魏军大营的将领来报,似乎侯景撤退得十分匆忙,帐篷军械都没有来得及拆卸,还遗留了许多粮草。
宇文泰闻报,心中断定侯景一定是畏惧自己倾国而来的威势,抢先退兵了。他主意已定,便对李辰道,
“吾知汝用兵谨慎,然于今机不可失,况侯景为元凶罪魁,万不可放过了。”遂不听李辰之言。
宇文泰一面派人去金镛城联络独孤如愿,要他立刻出兵追击东魏军。然后他留李辰并众军随后跟进,自己则亲帅万余轻骑,只备饮水干粮,兼程望东疾驰追击侯景去了。李辰心中叹息,但也只得依令而行。
本人保留对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和复制本作品,以及禁止其他所有损害本人著作权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