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european americans > 第二百三十章钢铁炼狱 一战 31(第1页)

第二百三十章钢铁炼狱 一战 31(第1页)

当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俄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地球(又名蓝星)第一次大规模械斗(一战)还在那如火如荼,激战正酣,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还正打得难解难分。拜之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冒险进攻的福,德军反攻的兵锋已经占领了俄国波罗的海沿岸重镇——里加,已经进逼俄国的首都彼得格勒。

国际上的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国内的民众渴望和平的呼声那是穿破了天际,是再也不想打了。。为了阻止战争的继续蔓延,为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新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的第一个声明就是《和平法令》。俄国新政权在该法令中向所有参战国人民和政府发出呼吁:实现停战,举行和平谈判,但不能以割地或赔款相要挟。在这种情况下,新生的苏俄政府与德奥集团正式举行和平谈判。

在布尔什维克的外交史上,这是他们首次超越各国政府首脑,直接向其人民发出呼吁。虽说这在外交策略上尚欠老练,但考虑到各国普遍的厌战情绪,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革命思潮暗流涌动,这一手还是十分奏效的。

在外人看来,苏俄的和平声明似乎像一种宣传手腕。虽然布尔什维克已经夺取了俄国的政权,但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却对此根本不予理睬。首先,原先的俄国,不论是沙俄政府还是之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最起码还是自己的“同道中人”,还是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帝国主义,而且也积极参与战争。现在布尔什维克上了台,就开始要和平,想要脱离阵线。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还在打仗,能多一个是一个啊。第二,俄国新上台的是布尔什维克,是资产阶级的敌人无产阶级,那可真是天敌啊。所以,无论是实际上的利益,还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都让英法等国肯定是非常不待见。

虽然协约国一方不待见,但是同盟国这一边却是一片欢迎之声。因为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他们的盟友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可以说是举着双手欢迎苏俄的和平倡议。月20日,在德军东线司令部所在地——白俄罗斯境内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苏俄代表与德国及其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开始谈判。经过初步协商,12月2日到来之前,双方签订了为期28天的停火协议。

在1月以前的谈判初期,苏俄政府的首席谈判代表为越飞。苏俄代表团此时的人员组成相当有特色,甚至可以说是独出心裁。作为德国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德军东线指挥官霍夫曼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与俄国人第一次共进晚餐的情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坐在越飞和时任财政人民委员索科利尼科夫中间,而我对面坐着的是一名工人。显然,面前无数的杯盘碗盏,他感到很是局促不安。他一会儿拿起一样,一会儿又拿起另一样,但叉子却只用来剔牙。”

1918年1月5日,托洛茨基亲自介入谈判。自此,苏俄代表团的人员和议程,最主要是谈判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托洛茨基心里明白,双方的谈判地位是不平等的,但又希望尽量多争取点利益。不言而喻,苏俄代表团更希望利用谈判拖延时间,而德国一方的心情则相反,希望尽快取得谈判结果。2月9日,德国人在谈判中使用了最后通牒的口气,要求苏俄必须做出答复。

就在德奥正在和苏俄进行谈判的时候,在1918年的1月份,在维亚纳、布达佩斯、布拉格等城市的工人发生了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工人们要求政府要和苏俄政权签订民主条约,说白了就是不能欺负得太狠了。在1月底,在同盟国中心德国的首都柏林,5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工人们要求政府按照苏俄政府提出的要求,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就在这种情势下,双方之间的谈判在继续。在最后一天,当轮到托洛茨基讲话时,他发表了一个乍看上去极为荒谬怪异的声明:苏俄不会签署丧权辱国的和约,但也不会继续再战,而是要遣散本国军队。托洛茨基的这个讲话出台后,双方的谈判戛然而止。

托洛茨基的做法乍看有些离奇,但他也有自己的依据。他认为,德国人不能也不敢再打下去,这样苏俄就可以保全国土和面子。托洛茨基本人事后也承认,在2月15日的时候,他还对“德国不敢贸然进犯”有九成把握。他同时还幻想,若能在德国适时爆发革命就更好了。

列宁宁倒显得相对平静:他不相信德国人会上托洛茨基的钩,但也不坚决反对做一番尝试。在与德国和谈的问题上,虽然列宁比托洛茨基更悲观,但他们在行动上却是一致的。

其实,按照列宁当时的想法,他们认为德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为德国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经济飞速发展,无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经济实力雄厚。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需要极大的社会生产力作为支撑的,德国作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经济强国,那是再好不过的,而且战争对资源贫乏的德国的破坏作用也是巨大的,人民也想着摆脱战争,有着群众基础。而俄国虽然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程度还是非常低,本质上还是一个小农国家,而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曾将非常大的希望寄托在了德国的无产阶级上,期待着德国的无产阶级胜利之后,与苏俄连在一起。当然,事后的事实证明,那只不过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厢情愿,列宁不得不治理这个小农国家。也正因为俄国的现状,使得斯大林建立了“斯大林模式”。

托洛茨基在军事上的判断的确出现了偏差。托洛茨基认为有九成的把握,保证德国不会进攻。结果这话刚说出去,下一刻德军就过来打脸了。1918年2月18日,德国在俄德前线的广宽战场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谈到刚起的攻势时,列宁点评德意志帝国说:“这头野兽没有错过机会,他们的谋略比我们更胜一筹。”在遭到德国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列宁立即要求按照德国开出的条件订立和约。

德军攻势一起,托洛茨基立刻意识到,自己在谈判的一开局就失算了。2月19日,列宁和托洛茨基向柏林发出一封电报,表示接受德国提出的条件。因战场形势紧迫,容不得有半点拖延,列宁和托洛茨基商议后就立即做出了决定,所发电报并没有交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对于这种做法和办事效率,连一向对列宁无比忠诚的斯维尔德洛夫也感到很是惊讶。

但再占上风的德国人现在不着急了,并不想马上回到谈判桌前,而是想尽可能地抓住这一契机做足文章。据史料记载,德国军队向苏俄发起大规模攻势后,向前推进的速度为每昼夜50公里。在进攻的第一天,德军就占领了拉脱维亚的德文斯克和白俄罗斯的波洛茨克,并继续朝彼得格勒方向挺进。在随后的几天里,德军就相继拿下了明斯克、基辅、普斯科夫、塔林等一些城市,所到之处几乎是不战而胜。

攻城掠地大有斩获之后,到了2月23日,德国才将新的最后通牒送达彼得格勒,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经济和军事政治条件。德国人在最后通牒中声称,若要其签署停战协定,除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和白俄罗斯大部领土以外,苏俄还必须割让整个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此外,苏俄必须立即从乌克兰和芬兰领土撤军。这样一来,包括乌克兰在内,苏维埃俄国总共就将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西部边界就将大大后移。对于此次最后通牒,德国给定的答复期限只有48个小时。

苏俄党中央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在这之后,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这次谈判的进程就快得多了,3月3日,就签订了正式的停战和约。这就是著名的《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和约规定:俄军全面复员,在签订普遍性和约之前,俄军舰驶回俄港口或立即解除武装;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承诺不干涉苏俄内政,不从芬兰方面进攻俄国(在当时,为了消灭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端,英法等协约国阵营就已经开始组建干涉军,干涉苏俄革命,并且还资助苏俄国内的白军。)

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苛刻的条约,不仅使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由此可见,虽然俄国的土地横亘在亚欧大陆北端,但是这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其精华地区。

但是列宁签订这个条约也是为了休养生息,而且并不打算遵守。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在与协约国一方在11月11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

十月革命告一段落,我们接下来回到一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