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来拉她时,她说:“杀人的是老板娘的儿子。”
而老板娘的儿子当时就站在冰柜旁边。
把超市开在私塾旁的老板娘,是私塾校长的血缘妹妹。
也就是说,莫非指认的凶手是校长的亲侄子。
后来警察有没有把老板娘的儿子缉拿归案,莫非不知道。她反正是被私塾彻底开除了。
老族长听说这件事,也是气得要把莫非剔除祖籍。
莫非父母收到消息匆匆来接她时,受到宗族长辈的一致唾骂——校长拿出当年同学们打的小报告,来判定这孩子是没有心的人,是反社会的怪物。得到这些消息的警察也来盘问这个年轻的目击证人,旁敲侧击她是不是与案件有关。
长辈们不理解什么是反社会,什么是无情型人格障碍,他们有更直观的形容。
“恩将仇报”、“恶魔!”、“恶鬼!”。
再之后,莫非被送到了某所以电击疗法闻名的精神卫生中心,在那里待了半个月后,她轻而易举逃走了。
之后那么多年的生活说不上顺利,也算不上颠沛流离。
她花了很多年融入社会,藏起和正常人不同的触角,偶尔失败一两次也无所谓。
对她而言,生存是场游戏。
但也有艰难的时候——会因为某些事情突然烦躁,有无法控制的破坏欲甚至毁灭欲。
每到这种时候,莫非会用在私塾学的武术去□□拳。
渐渐地,这种欲望越来越少。
最后一次发作,是在一个寒冷彻骨的夜晚。
她被躁郁的情绪俘虏,她心想该去找地下拳击馆。但因为城市整改,她记得的那些场馆业已关门改造。
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地方,她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城市每一条昏暗的巷子里。
然后听到豆华阳喊了声“非姐”。
豆华阳才进组没两天,因为姐姐患病,他每天都会跑单跑到很晚。哪怕那天是十年一遇的下雪天,他也照跑不误。
莫非停下来,摩挲着指关节,只觉得这小孩来得太不凑巧。
毫无防备,一杯热豆浆塞进手里。
“非姐,刚老板给我的,你喝吧。天怪冷的,你快点回去哦。”
豆华阳塞了一杯豆浆便骑上电动车继续送餐去了,只剩话语飘在昏暗幽深的巷子里。莫非听着最后一个字节消失,在原地站了很久。
捧着暖乎乎的豆浆,莫非惊觉脸上一片冰冷。
莫非毫不怀疑人类也会蜕变。
她就蜕变过。
那之后她粉碎了套在身上十多年的名为“无情型人格障碍”的枷锁。
或许是童年时期父母找的那些医生还不够专业,她并不是反社会,也不是病理性无情,她只是对那些虚情假意和社交套路不感冒。
看,她就因为一杯深夜里的热豆浆都感动得流眼泪了。
她有感情。
莫非认为自己正常了。
别人讲笑话时她能马上领会到笑点,配合地哈哈大笑。
看电影的时候某些背景音乐响起,她也会潸然泪下。
至于少年时期最难处理的与他人的共情,她阅读了很多书籍,总结出套路。她知道在什么时候给出什么样的反应,知道别人在露出什么表情时有几种应对方式。
比如在舍友失恋时,陪她一起骂渣男;比如在看到新闻播报凶杀案时,她应该和观众们一起唾骂杀人凶手而不是分析案情疑点,比如——
有人对她好,要对那人更好,要十倍、百倍地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