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终于明白当初漆雕哲赠折扇的真正用意。
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就这样没了。
不知该说是恶人自有天收呢?
还是该说恶人就该让恶人来磨?
不管哪种说法张玲都感觉不妥。
人的一生多么像书画大师在画一幅画。
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白纸作画之白纸。
起初白纸的基调风格只有纯纯的一种。
一般情况在画作还没有完成之前,是无法确定画作的最终基调风格。
而父母(或是代父母履行职责的人)往往只能确定最初的基调风格。
最初的基调风格并不能代表画作的最终意境。
如,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画龙,就像是父母确定了画作最初的基调与风格。
是否点睛就成了龙能够飞走的必要条件。
而漆雕哲对于优雅男孩就像是张僧繇为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笔。
即决定画作最终基调与风格。
人之初,性本善。
优雅男孩现在的恶与其父母脱离不了关系。
眼前这个男人则用自己的方式,让优雅男孩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生命代价,并完美的报复了纵容孩子行恶的父母。
她仿佛已经听到优雅男孩的父母就在耳边撕心裂肺的痛哭着。
责怪当初为了优雅男孩用可乐制造出开香槟的气势。
让服务生瞬间成了落汤鸡。
男孩父母依旧没有认识到错误,煽动舆论以“只是一个孩子”为理由,公然理直气壮的臭骂服务生。
还以“顾客就是上帝”为理由,迫使服务生当众为优雅男孩道歉。
从而让发现燃气泄漏隐患的服务生没能及时提醒维修。
或是父母低估了优雅男孩强大的熊孩子基因;
或是优雅男孩想起了漆雕哲那句令他兴奋的鼓舞。
在同样察觉到泄漏的燃气之后竟胆大的直接上手给点燃了。
随之一声惊人爆炸便让熊孩子彻底没了向善的机会。
玉雕大师,无论怎么看都是有着显著影响力的人物。
那是一种能够成为他人心中神一般偶像的存在。
或许只要一句简单的劝诫话语,便能让一个熊孩子回头是岸。
她只是觉得这个幼小的男孩,还未真正意义的经历人生,就莫名的离开了人世间。
先是让无德父母荼毒,暂时性的走上了歪路。
接着漆雕哲不但没有劝诫,还利用个人影响力,纵容并放大了优雅男孩的恶。
最终间接的让孩子亲手结束了自己的幼小的生命。
当张玲看到漆雕哲那双期待她赞扬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