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国子监的程学士求见,说有要事相商。”张麟恭敬地禀报道。
朱允炆点点头,回头对母亲说道:“母亲,程学士前来,我去见见他。”
吕氏微笑着点头示意,朱允炆便随张麟走出房间,向东宫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程学士正静静地等待着。见到朱允炆进来,他立刻起身行礼:“殿下,冒昧前来打扰,请恕罪。”
朱允炆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程学士,何事如此紧急?”
程学士神色严肃,低声说道:“殿下,近日来朝中风声紧急,许多大臣私下议论储君之事。臣担心,这种局势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朱允炆眉头微皱,问道:“程学士可有何良策?”
程学士沉吟片刻,回答道:“殿下,臣以为,您应当主动出击,展示您的才智和胸怀。首先,可以在国子监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邀请各位学者和大臣参与,您亲自主持,以展现您的学识和领导才能。”
朱允炆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点头道:“程学士所言甚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展示我的能力,也能借此机会赢得更多大臣的支持。”
程学士继续说道:“此外,殿下还可以多与军中将领接触,尤其是那些对您有好感的将领。虽然您不在军中,但若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是一大助力。”
朱允炆深以为然,点头道:“程学士所言极是。我会尽快安排这些事宜。”
程学士见状,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殿下英明。臣相信,殿下必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脱颖而出。”
朱允炆感激地说道:“多谢程学士的指点。我会谨记在心。”
两人正谈论间,忽然听到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张麟匆匆走进来,神色紧张地禀报道:“殿下,东宫外有一位不速之客,自称是朱怀殿下派来的使者,要求见您。”
朱允炆和程学士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惊。朱怀此时派人前来,究竟有何意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允炆沉思片刻,决定见见这位使者。“张麟,带他进来。”
片刻之后,一位身穿锦衣的中年男子被带进书房。他一见到朱允炆,便恭敬地行礼道:“殿下,在下是朱怀殿下的心腹,特奉命前来传话。”
朱允炆微微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那男子直起身,低声说道:“朱怀殿下得知殿下近日来心中忧虑,特派在下来向殿下传达一番心意。殿下请放心,朱怀殿下并无争储之意,只愿辅助殿下,共同为大明江山尽心尽力。”
朱允炆听后,心中略感宽慰,但仍旧保持警惕。“多谢朱怀殿下的好意。我会记住他的这番心意。”
那男子又道:“朱怀殿下还说,若殿下有任何需要,尽管吩咐,他必全力相助。”
朱允炆点头道:“好,我会铭记在心。请转告朱怀殿下,我也希望我们兄弟能齐心协力,共同为大明江山效力。”
那男子行礼告退,朱允炆目送他离去,心中思绪万千。
程学士见状,低声说道:“殿下,朱怀殿下此举,恐怕并非单纯的善意。”
朱允炆点头道:“我明白。朱怀此时示好,或许是想试探我的态度。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程学士点头赞同。“殿下所言极是。我们要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局。”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程学士,多谢你的提醒。我会谨慎行事,不让祖父和母亲失望。”
程学士微笑着点头。“殿下英明。臣相信,您一定能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胜出。”
夜色渐深,东宫的灯火依旧明亮。
皇位继承问题悬而未决,朱元璋的两个儿子朱怀和朱允炆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国子监内,学者们正热烈讨论着将《道德经新解》纳入科考的必考内容。
这一天,朱允炆匆匆赶往国子监。他知道,国子监的刘三吾、孔讷和黄子澄正在讨论这件事,而他需要了解更多细节,尤其是《道德经新解》的作者。
朱允炆走进国子监,迎面遇到黄子澄。黄子澄见到朱允炆,微笑着说道:“允炆,你一夜未睡,是否在恶补《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