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同样也是李林博士的设计,人工智能每遇到一个人,每看到一件事,都会延伸出两个可能,一个是0,一个是1,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是肯定,一个是否定。
假如眼前有两条路,那走上去的那一条就是肯定回答,另一条没有去走的路是否定回答。
任何一个人类站在路口也只能选择一条路。
孔明说,他的AI是不会有两个选择的,非0即1,正是这个选择限制了AI的发展。
他的AI没有选择权。
他的AI会从周围人的反应中获取信息,来判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也就是说,如果是以前的人工智能,当它眼前摆着两条路时,它需要选择走上一条路;当它面前是十条路时,它只能重复进行选择,直到最后只剩下两个选择时,选择其中一条。
而如果是他的AI,它会一次获取这十条路的信息,再进行一次选择就可以得出结果。
这的确是一个进步,只是似乎没有那么伟大。
有人提出置疑。
也有人立刻就明白了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改变!
一个人工智能是不可能仅仅面对十条路这样的选择的,它们的计算非常庞大,速度非常快。
而信息的来源也可以更加复杂。
对以前的人工智能来说,每次只能处理两个信息。对孔明的AI来说,却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只进行一次处理——这非常符合人类的思考模式!
一个人站在路口时,他会考虑的前方的交通灯要花多少时间,这条路上的路况如何,路上的车辆有多少,同路的人行有多少,逆行的行人有多少。
现在是什么时间?
他一会儿要去办什么事?
他在这个路口要花多少时间?
他去办的事要花多少时间?
等他办完事是几点?总共花了多少时间?
甚至还有一些无关的信息会一起汇入他的脑海。
身边这个女孩子穿的裙子的长短;
旁边这个老人会不会摔倒;
对面的那辆车是什么牌子的?
这个路口有没有警察?
路对面有一家店可以买到香烟;
他闻到了炸鸡的香味。
……
等等。
那么这个人下一步可能会去买炸鸡。
也可能过了路口以后先去买一包烟。
他还可能因为过多关注身边的女孩子而错过交通灯。
他也可能为了避让老人而换另一个方向走。
但如果是人工智能,它的思考就是直线。
它只会将眼前的事摆列成一条直线。
等交通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