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人,他们经历了民国混战、小本子侵略…很多人家在旧社会里没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能在那乱世里活下去,只能把家里能卖的、能当的都掏空了。进入了新社会,安稳的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年,谁家能有多少底子。
四合院里很多人家,能吃上细粮的日子基本是屈指可数的。很多时候,孩子多的人家为了能填饱肚子,即使手里有了细粮,他们也会拿去换成棒子面、红薯等粗粮。
易中海的话一讲完,四合院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场面没沉寂多久,就有实在人看不过去,在哪里说上话了。
“易大爷,你看看我家,我一个人在轧钢厂当搬运工;儿子天天不是出去捡煤核,就是在外面拣垃圾;女儿这么小,就要在家里帮着做家务;媳妇一有空暇时间,就会去领些手工活~糊纸盒、糊火柴盒什么的。就我们家这样子,棒子面糊糊还不够我们放开肚皮吃呢!您给句话,你让我家捐什么?”住在前院东厢房的赵兴根耿直的站了出来,瞪着双眼问道。
有了赵兴根起头,院里敢说话的人就多了起来。
“是啊!赵兴根说的太对了,一年里我们自己都吃不上几回细粮,这让我们怎么捐啊!再说,他们贾家这种情况,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熬过去的,我们自己养家糊口都不容易…”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让我们养着贾家了吗?”
“新社会了,他们还想搞这一套,他们不怕‘安管会’知道吗?”
“说得好听,还不是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徒弟…”
易中海听着大家的议论声,面不改色的给阎埠贵使起了眼色。阎埠贵见到易中海给他挤眉弄眼的,知道他们事先商量好的戏要开始演了,只见他哆哆嗦嗦的掏起了衣兜,摸半天摸了1万出来,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稍安勿躁,请听我讲…”
“我呢,是一个小学老师,一个月呢,薪水也就20多万,家里的3个儿子还小,杨瑞华肚子里还怀着一个。我一个人挣的那份工资,马上就要养6口人了,我家虽然困难,在这里起个头~捐1万。”阎埠贵说着,就把手里的1万扔到了临时捐款箱~一个铁盒子里。
“哇超,哇超…阎埠贵,你这心够黑的啊!我拿了5万给你,说好了遇到大家抵触的时候,你带头捐3万出来,你自个儿留2万。阎埠贵,你真行!不过,只要这次成了,以后我每个月来搞一次捐助,看你下次怎么办…”易中海心里十分鄙视阎埠贵,幻想着以后的好事,胸口的气也就顺畅了。
阎埠贵都带头了,易中海眼见大家还是无动于衷,他装模作样的站了出来,大义凛然的讲道:“贾东旭是我徒弟,老话说‘一个徒弟半个儿’,我看到他们受苦,心里难受啊!我在这里捐10万。”
易中海说着,从兜里掏了10万出来,直接扔进了临时捐款箱里,他捐完就把眼光看向了刘海中。刘海中这个草包,哪知道阎埠贵和易中海是一搭一档的演戏。
刘海中脸憋得通红,心里想着“大家都是中级工,都是院大爷,有心想要压易中海一头。”可他转念一想“家里无底洞似的三个儿子…”顿时就没了底气,低头叹着气道:“我家呢,三个儿子都是能吃的年纪,但是呢,我作为院子里的领导,必须给大家带个好头。我在这里捐5万,再捐1斤大米。”
“许幺妹,把咱家的那一斤大米拎过来,我捐给贾家了。”刘海中转过身子对着中院大声吩咐道。刘海中把5万扔进临时捐款箱后,眼神就在院里众人身上扫视了起来。
旧社会过来的人,那时身处恶劣的生存环境里,真摊上急事或者邻居扛不过去的,很多时候,街坊四邻是真的会搭一把手的,要不就不会有“金相邻银亲眷”这一说了。比如贾张氏能在四合院里半开门,把贾东旭安安稳稳拉扯大,周围的大老爷们,何尝不是看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想着赏一口饭给他们。
要知道,在旧社会里躲避战乱的、逃难的、逃荒的…那可不是少数的;那些无家可归的,饿死后直接曝尸荒野的人间惨剧更是不少见。反观贾张氏在那么艰苦的旧社会,还能把自个儿吃的脑满肠肥,可想而知:四合院周围的街坊四邻是多么的善良。
四合院里三个大爷都带头了,那些脸面儿薄的院里住户,被三个院大爷盯着看的不好意思了,家里有大米的,回家抓了几把米出来;还有的直接从兜里掏了几千块出来,扔进了临时捐款箱里。
因为从众的心理,一些家里温饱还有问题的人家,原本心里还暗暗期盼着今晚能躲过去,见到大家都捐了,他们唉声叹气、耷拉着头回家拿钱的拿钱,想办法借米的借米,无一例外多少都捐了点。
易中海眼见着大势已成,他心里不由的得意了起来,开心的把他的目光,毫不掩饰的投向了挤在人堆里的何大清身上。
此时,面瘫脸何大清正眼观鼻,鼻观心的对着地面出神,易中海见到何大清这副样子,心里更加自信了,他认识的何大清“虽然混不吝,那也主要是对外面的人儿,大多数情况下,这何大清是极好面子的。”他心里想着美事,就动起了拿捏何大清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