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子既是来赴宴的,自该和乐而来,岂能是像现在这般又是带着护卫,又是携着兵械?”
明不依突然听到有人如此言论,不禁稍稍眯了眯眼,转过头看了过去。
只看到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一身青袍、颚下三缕长须、细眉细眼,文质彬彬的气质,看样子倒像是个文雅的读书人。
此时,这个青袍书生便是抚着自己颚下的那三缕漆黑的胡须,满脸严肃不悦的声音看着他腰间斜配着的金鞘长剑。
“此宴乃是喜宴,腰间携着兵刃这等凶煞的利器,岂不是将这喜宴上的祥乐气氛以及大好的福气,全都给冲散了吗?”
此言一出,在明不依周围环绕着的其他宾客们,顿时‘唰’的一下就把自己的目光全都投向了他的腰间。
等他们真的看到了那柄腰间悬着的长剑,即使是对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公子再抱有好感,听着方才那青袍书生那么一说,此时望着明不依都不禁有点儿踌躇。
他们这些人既然是来参加钱知县孙儿的百日宴,那么自然是存着与钱知县交好的心思。
可是若是真的就如这个青衣书生这般说的,这位小公子真的携着兵刃冲撞了钱知县孙儿的喜宴,把这大好的福气被这凶刃给冲散了,那钱知县一会儿万一真的不高兴怪罪下来……
为了这个不知底细的外地来的小公子,反而被本地的县老爷给一起怪罪了,这就是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思及此处,就有不少的商贾、乡绅与年轻的学子们,又悄悄地端着酒杯坐了下来。
这一下,可是让方才一直都在妒火中烧的钱益心里乐开了花,他望着依旧是在脸上挂着副和煦微笑的明不依,心里隐秘扭曲的得意与欣喜、几乎就要把他脸上的五官给扭到一起。
就仿佛那个为难明不依的人,就是自己一般。
但是虽说是又为数不少的人,因着方才那青袍书生的话语而退缩了,可是还是有不少的人不理会这等明显为难人的话语,尤其是那些一心看好明不依这个年轻后生的老儒生。
这些老儒生本就是本地德高望重有学识的人,备受人们尊敬,这论年纪又有很多比钱知县要年长,这钱知县好歹也得敬重一二。
再说他们都这把年纪的老骨头了,过不了几年马上就要入棺材的人了,还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
其中就有几个胡子发白的老儒生,杵了杵自己手中的拐杖,刚想要上前一步与那个青袍书生辩解一番,却不防有个人却是抢在了他们前面先发声了。
“季秀才的这番话,请恕晚辈无法赞同!”
先发声的这人一副清亮的嗓音,竟是个年轻人。
李牧看着那个青袍书生,颇为慷慨激昂的说道:“这喜宴上从未有说不可带佩剑这一说,更不会有福气被冲散这一说。”
“这等说法,从未闻之!像是以前,虽说这平日里鲜少有人在身边佩剑,但是佩剑也不是没有过先例。那时季秀才也是在场,怎么就从未见过您像是今日这般出言相讽?”
“更不用说像是今日这样‘兵械会冲淡福气’这样的无稽之谈,钱知县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又怎么可能会因为这种可笑的说法来迁怒旁人?!”
“季秀才!不知晚辈这番说法,您可认否?!”
方才李牧在见着明不依这通身的样貌气派之后,就已经是心生仰慕、想要上前结交一番。
之后他见着明不依的动作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温尔儒雅、不论贵贱、真的颇具高洁君子之风,不禁就更是赞叹不已、心里愈发亲切起来。
当时因着想要给明不依敬酒攀谈的人数太多,他这个文弱书生因为挤不到那位小公子身边去,原本还好生懊恼了一番。
但是令他万万没想到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有人会对这么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出口相讥!
还是因着宴会上佩剑这么一个无凭无据的可笑借口?!
李牧当时就是勃然大怒,禁不住当时就义愤填膺的嘲讽了回去。
他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说道,倒是有理有据、义正言辞,听起来颇为让人信服,不禁让方才很多退缩了的人再次心思摇动,更是让不少老儒生听得捻着胡须缓缓点头。
仗义执言,也是个好后生!
这个季秀才可是这钱知县夫人的娘家侄儿,这是正儿八经的亲戚,论攀起关系来,可是比钱益那个硬是自认为本家的可是要近了不少。
旁人碍着钱知县的关系,一向是对着这个季秀才敬而远之,可是现在李牧这个年轻后生,为了另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竟是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驳了季秀才的面子。
不畏强权、公理正义,又是个年纪轻轻又颇有学识的后生仔,现在更是已经考上了秀才,这让李牧不禁也在那些老儒生心里面的评价,直线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是个优秀的晚生,以后见着了也可以多加照拂一二。
可是这些老儒生们高兴了,但是和李牧一起来的同窗钱益,可是手一抖、差点儿气得掰断了自己手中的筷子。
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