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1911重造中华 > 第101章 英雄曲诗文(第1页)

第101章 英雄曲诗文(第1页)

第一百零一章英雄曲诗文

奕匡在昨天上午把周自齐和张振华送走以后,下午就赶紧进宫向慈禧太后做了关于调查山东民变事件的安排,慈禧太后并不知这个张振华是什么人物。

奕匡当然是一顿乱夸,有才干、忠心耿耿、年轻与朝中势力没有瓜葛,刚好可以派过去调查,于是乎,朝廷吏部就向周府下了通知,要求张振华三日内离京赴任,张振华干脆第二天一早就向天津出发了!

到了港口张振华不禁的感慨:一座天津港,半部近代史啊!清朝末年,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和工业中心。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直隶总督的驻扎,天津成为了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迫使天津开放。

后来列强在天津设立了租界,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这座城市,并逐渐使其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李鸿章和袁世凯等人在这里新办洋务,发展北洋势力,为天津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张振华昨天下午得到通知后就一面去电报局发了好几个电报,另一面给振华车行那边调了一辆汽车和两个司机,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开车出发了,在汽车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天津。

刚才张振华看到路边的“德聚号”小吃铺时,想起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刚好有些饿了,就让陈公哲下去买了包子。

这句话的就是奕匡在暗示周自齐他要想去山东任职只能以虚职前往,这也是买官的规矩,既然人家掏钱买官,那么也得让人家有一些选择的余地,不能给人家一个不想要的官职。

周自齐看着张振华点了点头便对奕匡说:“承蒙王爷厚爱,一个地方的虚职也挺好!振华小小年纪,确实不宜安排实职。”奕匡想了想说:“那我看可以让他担任农工商部三等议员署登莱青教候补道!”

等了将近一上午,张振华和周自齐一起去给庆亲王奕匡的庆记公司送了十万两银子,最终得到的是农工商部三等议员署山东登莱青胶分守道道台的官职。先是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三等议员,晚清时期,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商业日益繁盛,朝廷开始扶持和发展商业。

1903年,清朝还设立了商部,实行“恤商政策”。前年,商部、工部等合并成为农工商部,庆亲王奕劻的长子载振出任首任农工商部尚书。在去年出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经商最低受奖条件为20万元,最高受奖条件为2000万元。商人根据投资钱数多少,分别给予农工商部五等、四等、三等、二等、头等议员可以加封七品至头品顶戴。

比如著名的状元实业家张謇,陆续开办了大生纱厂、面粉厂等实业,这些公司投资多的超过两百万元,由农工商部奏准,张謇被聘为该部头等议员,并赏加一品顶戴。

所以奕匡在了解了张振华的经历以后,就想到了他的做官出路,那就是从农工商部赐予的议员开始。因为他办的振华车行已经投资了五十多万两了,尤其是把北京的车夫行给基本花巨资收购,这当然符合朝廷赐予三等议员的规定,三等议员是属于四品顶戴的。

至于让他署理道台职位,那完全也是因为现在的时机了,刚刚山东发生了民变,朝廷派官员下去调查合情合理,这不有着署理二字嘛!反正不是正式的,至于这个登莱青胶道台的位子,还刚好一直在空缺着。

其实道台就是清朝的大多数官宦子弟起身从政的方式,因为一省的负责人分别是巡抚(总管全省)、布政使(主管民政)、按察使(主管司法)三个地方大员,这都是要由皇帝直接任命的。

省的下面就是各个府了长官叫做知府,知府下面就是县了长官是知县,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比府小比县大叫做州长官叫做知州。无论是知县、知州还是知府那都是地方父母官,一般不会派年轻人去担任。

布政使和按察使下放到地方的一些下属官员就是道台了,一般道台管理三个府左右的民政或司法,此时的山东分为三个道,分别是济东泰武临道、兖沂曹济道、登莱青胶道。道台既没有省级的高位置又没有府县一级的位重繁琐,所以刚好是大多年轻的官二代镀金之选。

就在张振华去庆王府的那个早起,在莱阳县柏林庄有一个正堂五间瓦房的院落,村里的人都知道这是曲家少秀才曲诗文的家,在柏林庄曲家是大姓,有好几百口人,曲家出了两秀才,一个是曲诗文另一个是他的大伯,曲老爷子。

曲诗文早年丧父是他大伯把他当作最小的儿子养大的,他也很争气,不到二十岁就考中了秀才,只是后来一直没有考中举人,如今的曲诗文三十来岁两子一女。

此时的曲诗文站在门口看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正在十分香甜可口的吃着打卤面,曲诗文的妻子宋氏心里十分的奇怪,为啥自已的丈夫今天早上竟然亲自的做了一顿红烧肉打卤面。

虽说曲家是地主之家良田几百亩,但是曲家德高望重所收得租子也低,何况又是大家族丈夫堂兄弟十几个,肉卤面条虽然能吃到,但是也不是经常能吃得。

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曲家人才能被当地的老百姓尊崇,即便是过年的时候,也没吃大鱼大肉,吃了点猪肉馅饺子而已。

这时候中小地主就只这样,有时候一不能一年都吃白面,青黄不接地时候也要吃一个月的玉米面。妻子刚才一直想让他先吃,不过既然丈夫让她们吃,她们娘仨只好开心的吃了起来。

宋氏没注意到自已丈夫眼中含着的泪水,她只是一边吃一边问道:“他爹,老大和老二到底什么时候能回家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