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盟国阵营中的核心——德国已经榨干了最后一点能量的时候,同盟国的失败将不可避免。在1918年,同盟国中德国的盟友们支撑不住,相继战败投降。
在5月底,奥匈帝国的捷克军团发生叛乱。到了6月16日,奥匈帝国又发生了总罢工,强烈要求退出战争。到了当年的秋天,奥匈帝国的局面更加失控,境况迅速恶化,因军事失利以及俄国革命所激发的民族起义的震撼,10月间实际上已解体。
同盟国中四个国家中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还在苦苦支撑,但是体量较小的保加利亚撑不下去了,在9月29日,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并且在第二天就签订了停战条款,退出了战争。
在保加利亚失败之后,奥匈帝国分裂的趋势越发的明显。在10月份,捷克独立领导人马萨里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向世界宣布捷克斯洛伐克退出奥匈帝国,正式独立,并且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临时政府。在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的民族独立分子和塞尔维亚的代表在萨格勒市召开国民会议,宣布退出奥匈帝国。
与此同时,协约国军队开始在西线发动猛攻,德军抵挡不住,开始撤退。眼见德国败相已漏,协约国军队随着而来的就是总攻,打算一鼓作气击败德国。在协约国猛攻下,岌岌可危的德军防线崩溃,德军全线溃退,协约国军队收复了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地区。
德国国内经济崩溃,一片混乱,国外又被协约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内阁垮台。在月3日,德国组成以马克斯。巴登亲王为首的新内阁。新内阁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了,德国已经战败,决定接受现实,于是多次向协约国阵营提出停战的要求。
但是协约国阵营没理这茬,继续猛攻,结果,德国连兴登堡防线也守不住了,在10月13日,联军突破了德军的兴登堡防线。
虽然德军节节败退,而且国内也弥漫着不满的情绪,但是好歹还是认同一个国家,但是奥匈帝国就不行喽。在兴登堡防线被突破仅仅三天之后,在10月16日,奥匈帝国的皇帝查理就已经控制不住国内的形势了,被迫宣布把匈牙利以外的帝国地区改组为联邦制国家,希望以此来维持国家的完整。但是,国内的民族分裂是再也阻挡不住了。在10月29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了工人大罢工,要求政府立即停止战争。而且,匈牙利表示自己也要和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等它们一样,我们也要独立,我们也要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民共和国。
在工人罢工之后,形势愈演愈烈,人民群众的愤怒难以平息,最终在之后的两天之内,爆发了布达佩斯起义。
就在布达佩斯闹罢工、闹起义的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就已经投降了。在10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向协约国阵营投降。说来可笑的是,就在奥斯曼投降的前一天,奥斯曼苏丹还搞了一次加官进爵,企图激励军队保家卫国,结果第二天就投降了……
与此同时,在奥匈帝国的发源地奥地利,也动荡不安。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爆发了工人总罢工,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
10月底,驻扎在里耶卡和普拉的军队起义,成立革命委员会。伏伊伏丁那和斯洛文尼亚部分地区成立了几个苏维埃共和国。到了11月的时候,伏伊伏丁那和黑山同塞尔维亚联合。就连之前被打败的罗马尼亚,都派遣军队开进了奥匈帝国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现在奥匈帝国的形势,用一个游戏来比喻的话,我觉得是非常贴切的,那就是《欧陆风云》。奥匈帝国现在这种情况,就是战争僵持,然后打空了国家的后备人力,国内厌战爆表,叛乱度爆表,在有着其他国家核心的省份纷纷爆出了民族主义叛军或爱国者,在自己国家的核心省份,则爆出了革命叛军。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玩家戏言的“自爆”,也就是从一个国家里边分理出了很多其他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奥匈帝国自然坚持不住,只得在11月3日同协约国阵营停战。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就是奥匈帝国的总终结。奥匈帝国爆出了很多的国家,这个曾经的中欧强国,自此成为历史云烟。
在之前提到过,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
虽然这次地区看上去独立了,但是得获得世界上的承认才行,而当时世界的执牛耳者,自然就是一战的胜利者——协约国阵营。结果,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
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曾经纵横欧洲千年的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驱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但1919年罗马尼亚入侵后保皇势力又开始抬头。1920年匈牙利恢复为一个王国,但没有国王。奥匈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卡尔一世企图占据这个王位没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属马德拉群岛,后来在那里逝世。霍尔蒂?米克洛什成为执政者。
从奥匈帝国分裂出的国家有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等,此外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也获得部分前奥匈帝国的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对战胜国来说,按照美国总统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奥匈帝国被肢解为多个民族国家是必然发生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肢解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最初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因为当初不少人认为奥匈帝国的解体,不但无助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反而只会使这个地区的局势更不稳定,这些不稳定的局势成为了法西斯主义渗入的源头。
虽然奥匈分裂出的国家表面上遵从民族自决,但实际民族疆界的划分极其混乱不堪(例如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而且有些直到战前都拥有过完整历史疆界国家(例如匈牙利)惨遭肢解,而有些组成民族不同、本不应草率合并的国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却占有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们领土。这些民族和历史疆域的划分非但没有使得东欧和巴尔干人民过上自给自足的新生活,反而招致这些小国在互相攻击,以至于很多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给了东欧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在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相继战败投降之后,同盟国阵营就只剩下德意志帝国了。在与奥匈帝国签订停战协定的第二天,协约国就向已经走投无路的德国提出了35条休战条款。
就在德国政府焦头烂额、协约国志得意满准备向德国递交停战协定的时候,德国的基尔港发生了兵变,这就是著名的基尔港水兵起义。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
在士兵的带动下,基尔港的工人也加入到起义当中来,和士兵们一起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
要知道,作为当时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德国的工人数量是非常多的,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强大,而且马克思主义就是诞生在德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德国的无产阶级就开始盼望着自己国内起义的出现。基尔港起义,吹响了德国起义的号角。在此之后,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11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战争发动的始作俑者之一的德皇威廉二世的统治已经进行不下去了,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
其实,对于德国国内发生的奉命,最高兴的其实是列宁。之前说过,俄国说到底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根本比不上德国这个工业化国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自然希望德国也能够建立苏维埃政权,然后和俄国一起,联合起来。
但是德国之后究竟会如何呢?是否会成为了一个苏维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