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锦衣杀明未删减阅读 > 第388章 给读者的话 历史这个东西(第4页)

第388章 给读者的话 历史这个东西(第4页)

就算没有记载,我们也能通过大部分事件推断出来。

谁是胜利者,谁就是主谋者。

张居正?

不,士大夫不可能单独做出来这种事。

合理的推断,应该是内廷和武勋自己。

内廷,不是说冯保,是垂帘听政的慈圣皇太后李彩凤,他的儿子太小了,对她来说,若想保证皇帝的权威,可以接受文臣(外人)掌权,不可以让武勋(家奴)掌权。

武权宁可消失,也不能被亲人捏着。

这是女人(家主势弱)时期的下意识行为,也可能是隆庆临死的遗言,因为隆庆的正宫皇后也参与了武勋交替。

小说中提到过英国公张溶的动机,他是武勋旗帜,是抵御俺答汗的后勤总管,却被好几个外镇勋贵骑头上。

这也就算了,科道言官也不停找他的麻烦,屁大的事情,逮住他一直喷,好像他很好欺负似的。

成国公朱希忠、定国公徐文壁、镇远侯顾寰、西宁侯宋公度…不仅他们死的蹊跷,儿孙也死的蹊跷。

冯保与张居正的关系天下皆知,那英国公与张居正的关系也无需多言。

当然,上面这段是猜测。

不管怎么说,明朝最强大的武力集团京营被拆撤了,随着京营的消失,武权势弱,皇权也势弱了。

张居正太强势了,给小孩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造就了一个叛逆的皇帝。

这皇帝为何能当很久,不是他英明,而是他看谁都不顺眼,干脆眼不见为净。

武勋、文臣、内廷,一视同仁,万历眼里全是王八蛋,一律冷处理。

咦?!

皇帝不权争了,莫名其妙的,没有生死拼杀了。

权争的悖论这时候又出现了,大争不是好事,不争更不是好事。

朱明架构的执行力全部在枯萎,万历惰政太久了,久到整个明朝都生锈了。

而且皇帝性格原因,总是简单的一刀切处理国事。

惰政加上一刀切,以文御武正式成为国策。

万历二十六年,杨镐在援朝之役吃了败仗,不是他的问题,是明朝派了太多的总兵。

水陆一共十几个总兵,谁都有独立作战的权限,本来是碾压局,被倭寇逮住他们之间不配合的漏洞打了一场胜仗。

厚黑且急躁的万历恼火了,不耐烦了,圣旨御笔,凡大明将官,必须听从钦差及钦差属官指挥。

此刻起,以文御武成为正式国策。

援朝之役胜利了,接下来该万历的儿孙享受以文御武的后果。

为何说将官必须听钦差指挥,就是以文御武的国策?

您得清楚什么是钦差,明朝的钦差可不只中枢派出去溜达的人,是巡按、巡抚、经略、总督、督师。

宣宗朱瞻基时期,督抚成为定制,这些人是中枢官,不属于地方官。

用现在的说法,他们的人事关系全在都察院,官职首先是都御史、其次是兼职六部侍郎或尚书,巡按、巡抚、经略、总督、督师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从英宗到神宗,文臣占据主导博弈,到万历中期,文臣开始成为凌辱姿态,七品文官可以叉腰呵斥一品武都督了。

噢耶,三千年了,相权终于战胜皇权。

取得自杀式、决定性胜利,一刀砍向自己生存依附的根基:正统大义。

朱明权力架构基础垮了,正式开启改朝换代序幕。

前面说了,武权就是皇权,武勋和皇帝在权力场高度一体。

以文御武,就是以文御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