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皇宫大殿之中,武植地接过李明珠递上的降书。
而后,其目光冷峻地缓缓扫过殿下一众西夏群臣,厉喝道:“自汉唐起,这西夏之疆土便乃我中原王朝之固有领土,你们的先祖李元昊受那辽国的恶意蛊惑与挑唆,从大宋割裂而去,擅自立国。
时至今日,西夏向大宋俯首称臣,此不过是顺应天理,重回正统本位罢了,尔等当认清时务!”
言毕,武植带着卢俊义、武松等将校退出大殿,离开了西夏皇宫。
他并不担心西夏群臣会对李明珠不利,毕竟皇宫内除驻扎着1000人的陌刀队外,还有武植麾下的2000靖安军,这些兵力都已交由李明珠统领,以保障她的安全。
武植返回兴庆府内的军营后,即刻召集了林冲、关胜、卢俊义、武松、呼延灼、花荣等与自己关系紧密的一众将校,齐聚军中大营,共同商议撤军事宜。
武植面带微笑,向着众人徐徐说道:“各位兄弟,如今我大军征讨西夏之役已然大获全胜。然而,我陕西路十几万大军依旧滞留西夏境内,粮草消耗巨大,故而本帅决定,撤离西夏,率大军返回陕西路。
几人听闻武植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韩世忠皱着眉头站起身,向武植说道:“大帅,如今我大宋已然攻克西夏,待朝廷知晓此事,末将担心会对我们陕西六路的兵力进行裁减。”
“毕竟如今西夏的威胁已大大降低,在朝廷眼中,陕西六路四十万将士的存在,可能更多地被视为财政上的巨大消耗。还望大帅能提前谋划应对之策,以免我等将士陷入被动之境。”
卢俊义、林冲、武松、关胜、花荣等将校闻听韩世忠这番言语,刹那间心中一惊,随即眉头紧蹙,韩世忠所言之事,确实极有发生的可能。
他们身为统军将领,一旦麾下无兵可率,那靠沙场上厮杀拼搏而得的威名与地位必然会遭受冲击。况且,日后极有可能被授以闲职,从此碌碌无为,虚度余生。
可现今他们正值壮年,正是应当建功立业、大展宏图之际,又怎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
几人都默契地将目光投向了武植。武植看着韩世忠,眼中流露出赞许之意,接着笑着对众人说道:“此事本帅已有谋划,故而今日才召几位前来商议。”
随即他开口讲道:“现今西夏虽已对我大宋称臣,但在这西夏之地,必然有不少抵触我大宋教化之人。故而,本帅打算上奏官家,在西夏境内留下部分军队驻守,以保此地安稳,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也为我大宋在此地的长久统治奠定根基。”
“并且,本帅会与西夏商议,驻留西夏的军队补给皆由西夏负责,这般行事,我大宋官家与朝廷诸公定会喜闻乐见吧?”
几人闻听武植此言,脸上皆微微浮现出欣喜之色。
“诸位,本帅决意于西夏境内留驻八万兵力,其中五万靖安军,三万雄武军。任命武松为都统制,花荣为副都统制,统领这八万宋军将士,负责维护明珠公主的统治权威,镇压反抗大宋的西夏乱贼。”
武松、花荣二人闻听此言,拱手抱拳,齐声高呼:“谨遵大帅之令!”
武植微微点头,继而说道:“对于西夏割让的银州、夏州、盐州等五州之地,本帅决定交由关胜关兄,统领一万二千五百名龙卫右厢禁军驻守,并负责这五州之地的诸般事宜。”
关胜闻令,朗声道:“末将遵命。”
“如此这般,我陕西六路大军已抽调约十万之众。至于剩下的将士,本帅将以河东陕西宣抚使的身份,派遣一部分前往河东路驻守,用以抵御辽国之侵扰。”
“本帅这般谋划布局,哪怕是官家及朝廷诸位大臣,也难以找到对我陕西六路削减军备的合适借口了吧?”
众将闻听此言,脸上皆浮现出兴奋之色。
韩世忠抱拳道:“大帅,如此布局,既能够保全我陕西六路的将士,又可以更为妥善地戍守朝廷边疆,官家定然不会反对。”其余几人也接连点头,纷纷出声附和
随后,武植依循既定的撤军规划展开行动,迅速派遣信使快马加鞭送出信件,向种师道与刘仲武传达消息:战事已然终结,二人可即刻率领所部兵马返回陕西路进行休整,养精蓄锐,以备后续之需。
此外,他把此次对西夏作战获胜以及西夏臣服割地之事,写成奏折,派人先送至延安府,再转往汴京城。
在鄜延路的延安府中,担任监军之职的童贯,此刻正引领着手下的将士,欲要踏入西夏境内。
身为监军,他原本应与武植的大军同步前行,然而武植的行军速度异常迅猛,待他领着众人抵达延安府时,已然听闻武植早已率领大军攻入西夏腹地。无奈之下,他只得在此处驻留等待,静候武植那边传来的消息。
谁曾想,一连十几日过去,大军的军报毫无踪影。童贯正欲拔营踏入西夏境内查探,却等到了武植的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