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季汉史官 > 第三百六十章 凉州之谋(第2页)

第三百六十章 凉州之谋(第2页)

“正是。”杨清喝了口茶,解释道:“丞相,我军占据陇右虽已将凉州与陇东的主要道路隔绝开来,但徐邈等人仍然可从北面的草原绕道与伪魏朝廷相通,魏廷的援兵亦可从草原借道来到凉州。

尽管魏廷的援兵可能不多,亦或只有一两波,可只要有外援,徐邈等辈就仍有顽抗之心,那些豪强大户也会因心生顾忌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所以我等必须将徐邈的外援通道给斩断,让其彻底陷于内外断绝、孤立无援的困势。”

“那该如何斩断北面的草原通道呢?”

杨清道:“魏廷若要支援凉州,定会从河南地过去,此地原为朔方、五原两郡,南匈奴归汉后被安置于此。

建安初年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并派人监督,又将此地汉人尽数迁至新兴郡,所以现在的河南地已基本沦为异族地盘,匈奴人、东羌人、鲜卑人都在此地牧居。

这些羌胡部族虽然都臣服于曹魏,但向来首鼠两端、阳奉阴违,因此可以遣使至河套对这些部族贿以重金,让他们关闭道路勿使魏兵通过。若是彼辈畏惧曹魏,也至少要让他们答应将魏兵的动向密报给我们。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些羌胡只是利用的外力。安定郡就在河套当口,待吴将军扫平安定之后,可在沿途多置烽火岗哨,一旦有魏军过来,立刻出兵拦截。

如此双管齐下,应能拦住魏廷派往凉州的援军。这样一来,徐邈等一众魏官只得困守凉州、孤立无助,待时机一到,朝廷遣大军征讨,定能一鼓作气收复凉州。”

说完,拱手施了一礼:“这些都是我的浅愚之见,还望丞相莫要取笑。”

“哈哈,明之所言甚合我意,岂是笑话?”诸葛亮大笑道:“汝之谋划不只全面还很细致,与我不谋而合,看来让汝担任雍州刺史是安排对了。”

杨清不解地问道:“丞相莫不是要将伪魏的凉州建制撤销,将武威等七郡划入雍州?”

“你小子想的美,这么多郡县都并入雍州你管得过来吗?”诸葛亮没好气地说道:“再说了,文长现下领着凉州刺史,怎么可能将凉州撤掉?”

杨清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居然把魏延领着凉州刺史这事给忘了,还以为诸葛亮将收复凉州的差事交给他这个即将上任的雍州刺史了呢。

“我的意思是他日收复凉州,大军必以陇右为基,汝能明悟朝廷的收复策略,日后与征讨大军配合起来就容易多了。”

“原来是这样。”杨清摸了摸后脑勺,略有尴尬。

诸葛亮回到座位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明之还记得你我初见时提出的兴复之策吗?”

杨清闻言不禁愣了一下,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建兴元年的那个冬天,自己因名声大噪终于得以被诸葛丞相接见,第一次见面就想向丞相和盘托出了心中的统一大计,由是被丞相看中征召为主簿,从此踏上了三兴汉室的征途。

“时间过得真快,不想离那时已过了五年,经过自己五年的努力,季汉的第一次北伐总算没有重蹈上一世的覆辙,如今打下了陇右,击败了张合,可谓战果颇丰啊。

不过我记得当时提出的兴复之策第一个大步骤应该是成强秦之势,现在季汉只收复了陇右,关中和凉州以及西域都还没有攻取,强秦之势尚还远矣,当下只算迈进了一小步啊。”

回想往昔,杨清真是感慨不已,笑着回道:“清当然记得,数年来一刻都不敢忘记。”

诸葛亮点头道:“是啊,吾也是记得一清二楚。现在虽然收复了陇右,但离汝当年说的强秦之势还差得远呢。”

“丞相,不必着急,陇右既复,凉州亦唾手可得。只要等大军休整一番,我等就可图谋凉州,到那时陇山以西就不复伪魏所有,我大汉就可以剑指关中了。”

“哈哈,吾正想与汝说说凉州之事,没想到汝倒是先提出来了,想必汝对朝廷如何收复凉州已有妙策了吧。”

杨清道:“妙策不敢当,清只是有些想法而已,若有误错,还请丞相莫要取笑。”

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丞相,凉州七郡、地广人稀、羌胡众多,自后汉起就常有叛乱发生,近数十年就有边章、韩遂、宋建、苏衡、麹光等辈先后起事作乱、割据城池,其中既有汉人豪强,亦有羌胡豪帅,足见此地王化不深。

这些年伪魏派了张既等一干能吏到凉州为官,虽是平定了大小叛乱,施行了一些抚民举措,勉强让凉州局势稳定下来,但凉州豪强与关东朝廷离心离德的现状并未得到多少改变,如此就为我大汉收复凉州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今我大汉收复了陇右,凉州被隔绝在西面,与陇东难以通连。徐邈等人势单力薄,麾下兵马最多万人,清料徐邈为了抗拒王师必会征召凉州豪强、羌胡参与守城,因此我等只须对症下药即可收复凉州”

“以你之意,我大汉应该怎么做?”诸葛亮右手轻摇羽扇,左手抚须微笑道。

杨清道:“丞相,清以为收复凉州可依三策行事。”

“哦?是哪三策?”

“招抚豪强、联结羌胡、孤立徐邈。”

诸葛亮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将捋着胡须的左手放了下来,微笑说道:“细细道来。”

“是。”杨清拱手应道:“豪强之辈向以家族利益为先,惯会审时度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