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成语故事小故事 > 第120章 势如破竹(第1页)

第120章 势如破竹(第1页)

“势如破竹”的成语故事源于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具体讲述了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大将杜预率军攻打东吴时所展现出的迅猛势头。

三国末年,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晋武帝司马炎雄才大略,野心勃勃,在历经多年征战之后,终于相继灭掉了蜀国,并成功地夺取了魏国政权。此时,他的目光投向了南方的东吴,心中燃起了统一全中国的熊熊烈火。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司马炎决定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共商灭吴之大计。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众人皆深知此次决策关系重大。然而,当司马炎提出立即出兵攻打东吴时,大多数大臣却面露难色,表示反对。他们纷纷指出,虽然晋国如今势力强盛,但吴国依然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和地理优势,如果贸然出兵,恐怕难以轻易取胜。

一些大臣进言道:“陛下,吴国地处江南水乡,江河纵横交错,其水军更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若我军仓促出征,恐会陷入敌军的水战陷阱之中。”另一些大臣则补充道:“况且,吴国经过多年经营,根基深厚,民心归附。我们应当先稳固国内局势,积累足够的粮草物资,同时加强军事训练,待时机成熟之时,方可一举出击,确保万无一失。”

面对众臣的劝谏,司马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大臣们所言不无道理,但内心对于早日完成统一大业的渴望让他难以按捺。于是,他决定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制定出一个最为稳妥可行的战略方案。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筹备之后,毅然决然地调动了多达二十余万的雄兵悍将,兵分六路,从水路和陆路齐头并进,气势汹汹地向着吴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这六路大军在英勇无畏、智谋过人的统帅杜预将军的指挥之下,犹如猛虎下山一般,锐不可当。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丢盔弃甲而逃。

晋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推进,没过多久便成功攻占了战略要地江陵城。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之中,晋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卓越的军事素养,一举斩杀了吴国的一员威名赫赫的大将,使得吴国人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初战告捷之后,杜预并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的重要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胜利之师继续向前挺进。

此时的吴军早已被晋军的威猛气势吓得魂飞魄散,根本无心恋战。当他们听闻晋军即将杀来的消息时,更是惊恐万分,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许多城池的守军甚至未等晋军攻城,就主动打开城门,跪地投降,只求能够保住性命。

在攻打吴国国都建业那惊心动魄的历程之中,局势复杂多变,令人忧心忡忡。当时,有人对汹涌澎湃的长江水势感到深深的忧虑,他们担心这滔滔江水一旦暴涨起来,将会给作战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于是纷纷建言献策,主张暂且收兵回营,等待冬季来临,水流相对平稳之时再行进攻。

然而,杜预却对此持坚决的反对态度。此时的军队士气如虹,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仿佛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怎能轻易放弃?杜预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他毅然决然地力排众议,坚信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吴国。

面对众人的疑虑和担忧,杜预从容不迫地解释道:“如今我军气势如虹,犹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所到之处皆能披荆斩棘。这种势如破竹的态势,正是我们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所在。若此刻退缩不前,不仅会前功尽弃,更会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得以重整旗鼓。因此,唯有勇往直前,方能成就大业!”

在杜预的英明领导下,晋军宛如一支离弦之箭,径直朝着吴都建业疾驰而去。一路上,他们奋勇杀敌,锐不可当,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过多久,建业城便已在望。只见那城墙高耸入云,戒备森严,但晋军将士们毫无畏惧之色,他们紧密配合,奋勇攻城。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终于成功攻破城门,杀进城中。至此,吴国彻底覆灭,而晋武帝统一全国的宏伟愿望也终得实现。

“势如破竹”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形象地描绘了形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后来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迅猛势头。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勇于乘胜追击、不断扩大战果。

喜欢成语小故事畅想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成语小故事畅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