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芳明1128免费阅读全文 > 第436章 龙珠风暴(第2页)

第436章 龙珠风暴(第2页)

货物的流转从未停歇,银白色的金属流入对马,流出对马,再次流回对马,构成一条巨大的贸易网络。对马的租界码头上,白银的闪光甚至盖过了阳光。

倭国本土因过度开采银矿,银子充盈到几乎泛滥成灾。早在两年前,平安京的物价已攀升至惊人高度,一斗米的价格翻了五倍,而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因此改善。

尽管如此,白银仍然是倭国权贵争相积累的财富象征。他们宁愿以高价进口奢侈品,也不肯限制银矿开采,深怕少了一分收入便削弱了自己的地位。

藤原忠通对此心知肚明,他的心腹一度劝诫:「殿下,若继续任由白银外流,恐怕百姓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藤原忠通却不以为然:「若不通过对马口岸,我们这些白银只会在国内循环,造成更严重的物价波动。只有对马租界能将这些银子转化为真正的财富。」

他的逻辑或许并无大错,但背后的贪婪心态却难掩。每一笔交易中,藤原家总能抽取高额税金,而租界商贸的繁荣更使藤原家得以继续扩张在京畿的势力。

明海商会在对马的角色则复杂得多。他们既是倭国权贵眼中的财富通道,又是外界商人觊觎的桥梁。朱天权深谙其中奥秘,他在租界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贸易规则:

任何外国商船若想进入对马交易,必须先缴纳一笔巨额「入港税」。南高丽和宋朝的商船虽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对马是少数能直接获得倭国白银的渠道。

为吸引更多商人,租界内接受多种货币兑换,从宋朝的靖康通宝到明海商会的银钞到大食的金币,一切都按照朱天权精心制定的汇率体系运作。而这些兑换规则往往偏向有利于商会,从中抽取巨额差价。

对马租界的商会严禁任何未经批准的货物流向倭国内陆。这种控制既防止了倭国本土市场的混乱,也牢牢掌握了倭国经济命脉。

蔡贤曾感慨道:「我们并不是在贸易,而是在织一张网。这张网,既笼住倭国,也连着东亚的财富之潮。」

某日午后,一艘宋朝商船停泊入港,船上满载龙泉剑、江西陶瓷和武夷红茶。这些商品在倭国内炙手可热,特别是武夷红茶,被倭国权贵称为「能品味黄金的饮品」。

商船主杨启向明海商会递交了货单:「此番货物欲以七百两白银成交。」

明海商会的管事却摇头:「七百两?恐怕不行,需九百两。」

杨启眉头紧皱:「去年不过六百两,怎么涨得这么快?」

管事笑道:「去年是去年,如今倭国白银更不值钱了。若杨东主不愿意,我们还有其他买主。」

杨启无奈,只得咬牙答应。他心中却暗暗盘算:「倭国这片白银热潮虽诱人,但若明海商会操控得太狠,恐怕迟早会出问题。」

而与此同时,平安京的藤原忠通也在琢磨一件事:倭国银矿的产量正在下滑,如何在白银匮乏之前,利用对马租界换回足够的物资,确保藤原家的地位不失?

对马租界的繁荣不仅改变了倭国,也吸引了其他区域的觊觎目光。

南高丽的商人开始担忧倭国的白银潮流可能削弱他们与中土的贸易联系;大食和拂菻的商队则希望借助租界的影响力,将更多的西方奢侈品带入东方市场。

而在舟山,方梦华收到了一份关于对马的情报后,对包完和张孝纯说道:「这片白银洪流,虽是商机,却也蕴藏危机。倭国的自负与贪婪正在为他们埋下隐患,等到白银枯竭之时,便是我们收网之日。」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那片银光闪耀的海洋似乎也在昭示未来的风暴。无论真相如何,银山和龙珠已经成为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它不仅撕裂了御三家的同盟,也让倭国的内耗愈演愈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