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扩微微一笑,心中暗喜。
朱言的反叛计划从那次和马扩的会面后开始酝酿。他心中早已有对方梦华的不满,自从杭州城破后那场冲突,朱言就意识到自己在方梦华的眼中不过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粗人。他内心的自尊被一个「只能蹲着尿尿的玩意」践踏,更让他感到屈辱的是,她居然让昔日副手吴邦和邓天雄制约他的地位。马扩的承诺犹如一根火柴,点燃了朱言心中早已堆积的野心与怨恨。
九华山的士兵们仍然保持日常的训练和巡逻,然而在暗中,朱言已经开始秘密会见一些亲信。他挑选的这些人,都是对方梦华心存不满的将士,或是对当前明教的混乱局面心生厌倦的老兵。
「时机快到了,」朱言在一次密会中说道,「我们不需要为姓方的效死命。她不过是一个依靠方腊兄长之名才能掌权的女人。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机会。」
一名亲信疑惑地问:「朱老大,宋朝真的会信任我们吗?投降后我们能得到什么?」
朱言冷冷一笑,拍了拍手中马扩送来的金帛,「和州马防御使已经答应了,朝廷会赦免我们的罪行,只要我们愿意帮助他们铲除明教。他们需要我们,而不是方妖女。你们担心什么?」
士兵们面面相觑,有人开始动摇,有人却仍然心存疑虑。朱言没有再解释,他知道,只要有足够的人跟随自己,反叛就能成功,而那些怀疑者将不重要。
七月的夜晚,九华山上一片寂静。朱言站在山顶,望向远处星光微弱的天际。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兴奋、焦虑、还有一丝不安。叛变总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他清楚这一点。即便他已经拉拢了部分亲信,也秘密与宋朝的马扩达成了协议,但要真正成功,他仍需要策划得更为周密。
他知道,方梦华对自己怀有戒心,因此他必须迅速行动,不给她反应的时间。
朱言最后一次检查了自己的计划:他会在九华山的各个关键据点安排信任的士兵,在石生派来的信使抵达时,他们会立刻发难,将信使软禁并宣布与明教决裂。他还会派出使者与马扩联络,请求宋朝的大军配合,压制其他不愿意跟随他的山头。
所有的一切似乎已经准备就绪,朱言的心中有了一丝自信。
此时,驻扎在乌龙岭的军长石生已察觉到朱言的动向。作为西路军的核心指挥官之一,石生手握重兵,深知朱言的反骨。石生派人严密监视朱言的一举一动,但碍于对外形势不稳,暂时没有采取过激行动。
朱言计划在九华山举办「盟誓大会」,邀请几位山头领袖,企图通过拉拢部分将领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一切没有逃过石生的眼线。就在盟誓大会的前夜,石生秘密派遣精锐部队潜入九华山外围,将山口封锁,切断朱言与外界的联系。
次日,朱言正在大会上激昂陈词,煽动着众人背叛方梦华之时,突然四周传来激烈的厮杀声,朱言才意识到自己已被包围。
「马扩呢?他不是答应会派援军吗?」朱言咬牙切齿,愤怒地咆哮。
但此刻,宋朝的大军在北方忙于应对金国的进犯,根本无暇顾及江南的小小叛乱。朱言的希望彻底破灭。
石生的部队已包围了整个山寨,朱言意识到大势已去,但依然不甘心投降。他拔剑自卫,妄图突围,但面对石生的重兵压境,他的部下纷纷倒戈,最后被石生亲手抓获。
朱言被押解到乌龙岭大寨,他的叛乱不仅未能成功,还加速了他的覆灭。石生当机立断,将朱言斩首以儆效尤,并将他的首级送往西路军各地,以示忠诚与肃清内部的决心。
叛乱平息后,石生立即向方梦华报告了整个事件,确保了西路军的稳定。而朱言的叛乱,最终成为他短暂而惨淡的人生终点,未能改变西路军的整体格局。
与此同时,马扩得知朱言叛变失败的消息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本以为这次叛乱可以轻松地撼动明教的根基,没想到西路军的反应如此迅速而致命。
「看来,姓石的比我想象的更难对付,」马扩喃喃自语,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知道,这次只是试探,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