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被发妻所杀,他会怎样报复呢?
现在发妻养的这个男婴就是日后仇人,细思极恐呀!
我想这最后一条才是她最担心后怕的。
发妻就这样被不间断地折磨了一年,精神很可能已经不正常了。
到了第三年的冬至。发妻见正午阳光正好,觉得阳气充足,妖邪鬼物必不敢出现,于是就抱着男婴出来晒太阳。从她选择阳气充足的正午才出来,可以看出,她心中一直是有巨大的恐惧的。
村民中逗男婴,让男婴叫「娘!」,男婴叫的是「狼!」。
呀呀学舌嘛,发音肯定不标准,村民听者无心,哈哈大笑。
可是发妻恐怕不是这样想的,因为她心中始终有巨大的恐惧。
狼是什么?狼是要吃人的。发妻觉得,男婴叫自己「狼」,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我杀他母亲的事,他是不是要报复我了?
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下,她越想越害怕,最终在众村民面前突然发疯,当众摔死男婴。
试想:如果男婴真的是发妻的孩子,世界上哪个母亲会舍得摔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如果说发妻第一次杀死桂英还是遮遮拦拦,大家有所怀疑的话,那这一次她当众摔死男婴,杀人行为已经是实锤了。
这件事使她陷入了非常不利的地步。从后来大师在祠堂审问她的情节可以推测,她很可能已经激起了民愤。并且很有可能村中族长已经开始研究怎样处置发妻的方案,要知道在政府暂时缺失的民国农村,宗祠完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面对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发妻也只有装疯了,当然也可能她是真的疯了。
老张这时候无疑是最焦虑的,爱妾死,独子死,现在发妻也面临死亡的威胁。
怎么办呢?就这样让发妻去受死?固然发妻一再犯错,但是他们夫妻毕竟是有感情的。他必须要想办法来帮发妻解除这场危机。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老张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可以帮发妻洗脱罪名的办法。
数日后,老张找到了一个大师,从这个大师的穿着上来看,他显得特别不专业,甚至有点非主流。
但是大师是不是真的大师,不重要,因为他只要是一个能配合好老张演戏的好演员就行了。
老张制定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四个人配合演出,老张、发妻、大师、徒弟。
具体怎样操作才能洗脱罪名呢?
其实中心思想很简单: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大家都要遵守。
但是如果杀的不是人,如果杀是鬼呢?很显然,杀鬼是不需要偿命的。
而老张要做的就是要证明发妻杀的是鬼,而不是人。
好了!先看老张和大师的第一步操作:祠堂判案。
一,大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本事吹得极大,阳间可平冤断案,阴间可驱鬼捉妖。天上地下无所不能,首先要用这种气势唬住众人。
二,大师明确告知老张,若要驱鬼,必先平冤。这句话其实就是村民们的心声:我们不管你发妻疯不疯,你先把杀人这事说清楚。老张这招很高明,他充分揣摩透了村民们的心理,借大师之口,来解决村民心中疑惑。
三,在祠堂中判案,并请族中耆老列坐。借族中耆老的威望来增加本次判案的权威性,族中耆老相当于在不知情中被利用了。
四,然后发妻的表演开始了,发妻首次说出了冬至那天井边发生的情况。发妻和桂英一起去井边不假,但是桂英在井边现出原形,所以桂英是鬼,并且是她自己跳下去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雪地中去井边的足迹是两条,回来的足迹是一条这个问题。
五,老张在此时主动说出以前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老张早就知道桂英是鬼,他把那年在雪地中遇见桂英的奇遇向大家诉说,并承认他只是贪图桂英美色,将桂英带回家中,对发妻欺瞒桂英是鬼的事实。
老张主动承认自己好色,并且说出大家以前不知道的奇遇,无疑使他们的故事可信度大增。老张这招避重就轻很是高明。
六,解释为什么把男婴摔死。因为男婴也是桂英所变,所以发妻摔的是鬼而不是人,男婴也是无辜的受害者,并且都是被鬼害的。
经过老张夫妻和大师的配合表演,这两起凶杀案都有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至少给了村民们一个交代。
并且大师最后也判案了,最大责任在老张,老张贪图美色,人鬼不分,颟顸糊涂,祸及发妻。
好色误家,这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也容易接受的结局,《聊斋志异》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故事。
大师判老张折寿十年,老张也甘愿受罚,这其实是空头支票。老张也敢做敢当,有情有义。
你看!两起证据确凿的凶杀案,经过老张夫妻和大师的一番折腾就变成了一个闹鬼事件。发妻的罪名也自然而然地没了,还变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他们关于闹鬼的说辞看起来也有理有据,只要村民们都相信这个说法,发妻这场危机就自然消弭了。
但是还没完,老张和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