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芳明熙女装 > 第502章 第五〇〇章 大晟春雷(第1页)

第502章 第五〇〇章 大晟春雷(第1页)

觉华岛的营地仓库里,火把映照出一片金铜辉煌,气势恢宏的编钟排列在仓内,似乎将整个空间染上了古老而神圣的光辉。

方梦华站在仓库的入口处,双手抱胸,目光从大到小依次扫过那一排高低错落的三九二十七座编钟。每一个钟体都闪着锃亮的金属光泽,钟壁上刻有繁复精美的铭文和花纹,显然这是极尽皇家工艺之能事的杰作。木质支架完好无损,仿佛刚刚离开赵佶的宫廷。

随行的将领们虽然对这批战利品心怀敬畏,但显然并不明白它们的真正价值。邓荣小声嘟囔着:「这些破钟,难道还能当武器用?」

方梦华听到这话,轻笑一声,缓缓走上前,伸手轻轻抚过编钟的金属表面。触手温润,仿佛还能感受到它作为礼乐之器的余温。她低声说道:「这不是破钟,这是‘大晟钟’。赵佶在位初期亲自监制的皇家礼乐之器,象征着周礼传承和大宋皇权的威仪。」

邓荣愣了一下,挠挠头,继续问道:「可现在它在我们手里,除了好看还能做什么?」

方梦华转过身,语气平静却坚定:「在你眼里,它们只是金属,在本座眼里,它们是历史、文化,是这个时代的灵魂。或许,我们可以让它们在战火之外,重新发出声音。」

编钟的旁边,还摆放着一张古琴。琴身修长,漆色古朴,通体散发出岁月沉淀的光泽。琴背上刻有两个遒劲的大字:「春雷」。

方梦华走近,仔细端详着这张琴。她不禁感叹,这便是赵佶的珍藏之一,也是后世历史上的传奇瑰宝。历史上,它原本在金国被另一位艺术家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陪葬,六年后却因蒙古攻陷中都刨了金皇陵而重见天日。按理说,这样的琴不该出现在战乱之中,但此刻却静静地卧于此处,像是注定要与她相遇。

身旁的陈妙贞低声问道:「教主,这张琴……也很重要吗?」

方梦华点点头,解释道:「这是‘春雷’,传说是唐代名匠的手作,流传至宋代时成为赵佶的藏品。琴音低沉深厚,如雷霆初鸣,故得此名……但现在,它被我们截获了,未来的命运将由我们来书写。」

陈妙贞听罢,若有所思:「听上去它承载着许多传奇故事,若能好好利用,说不定还能凝聚人心。」

方梦华微微一笑:「是啊,战火虽能摧毁一切,但也会将珍宝推到新的时代。我们的事业,不仅是打倒敌人,也是保存文明的火种,让这些遗失的瑰宝能在我们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

方梦华转身环顾四周,见营仓内的士兵们仍然面露茫然,她知道,这些物品的意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她走到仓库中央,朗声说道:「你们或许会问,为什么这些编钟和古琴如此重要?在金军的眼里,它们不过是掠夺来的战利品;在我们手中,它们是敌人夺不走的文化,是我们站在这个时代的根基。每一件器物,都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声的抵抗。」

士兵们面面相觑,但渐渐被方梦华的气场所折服,齐齐点头。

「编钟和古琴的作用,不仅在于它们是皇家礼乐之器,更在于它们传递的精神:秩序、传承与尊严。在我们的事业中,不能只有刀枪和铁血,还要有礼乐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土地重新生出希望。」

当夜,方梦华召集核心幕僚,将这些编钟和古琴的处理方式列入计划。

「将编钟妥善保存起来,不可暴露它的身份。未来,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会用它来昭示我们的文化继承与正统性。」她一边说,一边将目光投向陈妙贞和邓荣。

「至于这张‘春雷’,它将成为我们文化复兴的象征。本座会找人调校修复它,让它重新奏出赵佶当年梦寐以求的音色。或许有一天,它会在明教的开国大典上,为所有人奏响新的篇章。」

在火光的映照下,众人纷纷点头。尽管战火还在继续,但方梦华知道,这些掠夺来的器物背后,藏着一个属于未来的契机。

夜色沉沉,觉华岛上月影如水,方梦华却难以入眠。她站在海边的崖上,望着潮水涌动的方向,心中突然泛起一丝久违的惆怅。

她的思绪回到了开封城的樊楼,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用现代记忆中的工艺制作乐器时留下的一把小提琴。琴身由上好的紫檀木制成,线条流畅优美,弦柱稳固,音色清脆动人。她记得自己用它演奏过《青色五丈河》(蓝色多瑙河),那是这个时代从未听过的旋律——那时的她,希望用音乐为自己的孤独带来一丝慰藉。

“那把琴,还在吗?”方梦华喃喃自语,心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忐忑。

她只隐约得知,明教圣使李妈妈在樊楼卧底的身份被暴露后,不得不撤离,而樊楼也在朝廷的掌控下被改名为白汎楼。新的管理者李邦彦接手后,将其改造成了更符合官宦口味的青楼,并把焦点转移到歌舞伎艺的表演上。

然而,在这些权谋争斗和官宦勾结之外,方梦华留下的小提琴却意外成为白汎楼的镇楼之宝。

「那是一把奇特的琵琶,非琴非瑟,却能用弓弦拉出如同天籁般的声音。」传言迅速传开,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往白汎楼一睹这件“奇器”的风采。

最终,这把琴落入了新一代花魁赵元奴的手中。这位年轻貌美的歌伎原本只擅长唱曲,却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这把琴,并凭借天赋和直觉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拉奏方式。

赵元奴并不知道,这把琴原本属于那个传奇的女人。她也不懂《青色五丈河》曲谱的来历,只是从琴声中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每当她抚琴而奏,这种情感便随着弓弦拨动,化作缥缈的旋律回荡在白汎楼的大堂中。

然而,赵元奴的命运并未因才艺而改变。靖康之变开封城陷,赵元奴和白汎楼的其他伎女一起被当作求和献礼,送入金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