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曹宁率领一万兵马抵达太白山,与应固、应图汇合。太白山崎岖险峻,寨子依山而建,易守难攻。应固、应图两兄弟早在山寨门前迎候。
「哈哈,曹兄弟远道而来,辛苦了!」火瘟神应固满脸堆笑,身穿红袍,腰悬一柄火刀,看起来甚是豪迈。水瘟神应图则一身青衣,面色冷峻,沉声道:「曹将军远来,咱家兄弟自当竭力相助。郭峰那边已准备妥当,只等你兵马抵达,里应外合拿下长举县。」
曹宁大喜,拱手道:「多谢二位大哥相助!兴州一破,太白山上下的兄弟,必与我少华山共分胜利果实!」
应固哈哈一笑:「共分自然不必。只是曹兄弟登高望远,莫忘了太白山的老弟兄们就成。」
应图却不苟言笑,提醒道:「曹将军,此番出兵需速战速决。长举县虽小,但消息一旦外泄,京兆府(西安)和兴州(略阳)的宋军恐会大举增援,届时局势堪忧。」
曹宁点头应允,心中却暗自盘算:这些山野匹夫倒也多虑,待兴州一破,我曹某人还需要你们指手画脚?
曹宁率军入驻长举县后,果然如县尉郭峰所言,开门投降,守军不战而溃。他一马当先冲入县衙,随即命手下将县令一家捆绑起来,家宅翻了个底朝天。果然搜出金银财宝无数,堆满了大堂,粗略估算竟近十万贯。
曹宁坐于堂上,手指敲击刀柄,冷笑着对郭峰道:「一个小小的西北山沟县令竟能攒下这么多油水,可见这大宋官吏有多贪!郭县尉,你这话没说错,宋朝亡了,真是不冤。」
郭峰陪笑道:「曹将军英明!此时乱世,若换成将军这样的豪杰来掌天下,百姓必能安居乐业!」
曹宁哈哈大笑,随即命人将搜出的财物分给三军,「今日入账十万贯,便是开门红!弟兄们,每人赏五贯钱,余下的留作攻兴州之用。」
众喽啰欢声雷动,士气高涨,连夜将长举县的军备整顿妥当,准备翌日挥军直取兴州。
次日,曹宁带领少华山主力与太白山应氏兄弟的三千喽啰汇合,共计一万三千人马,越过长举县南方的石门关,直抵兴州城下。兴州知州向子宠闻讯大惊,亲兵劝他整顿守备,他却早已吓得面如土色,连夜弃城而逃,携家眷仓皇南下汉中。他所留下的守军皆因主将逃跑士气大溃,城门不战自开。
曹宁率军大摇大摆入城,将向子宠留下的府库尽数接收,城中百姓一度惶恐不安,纷纷闭门不出。然曹宁却难得未大肆掠夺,反而命人张榜安民,声明「本军不扰百姓,只取城中积粮赈济贫弱。」
一番举措之后,兴州渐渐平稳,百姓虽不敢完全信任,却也稍稍放下戒备。
当少华山军攻破兴州的消息传回少华山,寨中一片欢腾。史斌面对此战大胜,按捺不住喜悦之情,却仍记得方梦华曾告诫过自己的话:「贼匪势力一旦称王,必遭天下共伐。方腊覆灭的教训,你我都需谨记。」
这日,他召集众头领议事。曹宁通过飞报快马送来战报时,言辞间暗示汉中已是囊中之物,史大郎称王时机成熟。
史斌一语未发,只将战报压在案上。等众头领吵得不可开交,他忽然拍案而起,冷声道:「称王?你们真以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只占一城一地,就敢僭越称王,岂不是给天下好汉和宋廷丢出借口来攻我们?」
曹宁派来的信使不敢多言,低头垂手。杨志却站了出来,拱手道:「大哥英明!如今虽破兴州,但远未到称王之时。汉中是天府之国的门户,若轻举妄动,四面树敌,蜀中未必能顺利拿下,反而可能步方腊后尘。」
史斌点头:「正是如此。咱们暂且以兴州为据点,逐步巩固汉中盆地。少华山仍然以匪号行动,等到真正入主成都,再谈称王不迟!」
杨志闻言点头赞同,张岑亦附和道:「少华山不缺勇士,缺的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谋划。大哥此决断,是为全军计。」
史斌闻言沉声道:「传令曹宁,命他整顿兴州兵备,招降抚民,并以贼匪名义向汉中盆地周边扩展势力。若宋廷派兵来讨伐,则以匪盗之名避其锋芒;若无人干涉,则待时机成熟一举攻取汉中全境。」
史斌部署妥当后,便带一小队亲兵南下兴州。临行前,他将少华山防务托付给杨志和张岑,并叮嘱道:「北海商行的粮草军用券至关重要,务必与商行的信使保持联络。若朝廷或外敌有异动,立即派快马报洒家。」
杨志抱拳道:「大哥放心,少华山虽远在后方,却是咱们的根本,我定当守土有责,绝不辱命。」
张岑也应道:「兴州南北连通汉中的关键就在此一战,大哥无须担忧后方事务。」
史斌点头离去。与此同时,他派信使通知曹宁,命其全力收编定军山的山贼李辉,以壮军势,为接下来的攻势做好准备。
曹宁接到命令后,立刻带亲信赶往定军山,拜会山贼首领李辉。李辉虽为一方豪强,但其势力不过千余人,且缺乏粮草武器,早有归附强者之意。曹宁见其部众虽兵甲不齐,却地势险要,随即提出:「李寨主,我少华山如今雄据兴州,下一步便是打通褒斜道,进取汉中主城兴元府。若李寨主愿携全寨人马共襄大事,待拿下兴元府,咱们兄弟一同分天下的富贵。」
李辉见曹宁诚意十足,又听闻少华山攻兴州大捷,心中动摇,试探道:「若额答应归附,曹将军可否保证额部兄弟的地盘和利益不被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