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反对诸葛亮北伐,那是必须的!
因为他才是刘备钦定的统管内外军事的人,要北伐也应该是他领兵北伐。
但李严在蛮族叛乱的事情上表现太差,诸葛亮南征大获全胜,注定了诸葛亮主导军事的条件已经具备,他反对也是没有用的。
但李严不会这么快松口,皇帝刘禅也不会很快就批准,他也不允许在朝廷议事只有诸葛亮一个人的声音。
这就是李严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议,以诸葛亮的公正严明,也让其在廷议上通过的原因,他可不想落个把持朝政的名声。
但是,如果他亲手提拔的部下马谡,想要反对自己,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关系到他的名声和能力问题,如果诸葛亮有了“御下不严”的名声,他不可能顺利领军北伐。
就算是自导自演的双簧,也只能是王连那样的下场。
王连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拜屯骑校尉,加封平阳亭侯。
在诸葛亮打算南征南中时,王连自知不久人世,就再三进谏劝阻,之后不久便病逝了。
他的爵位由儿子王山继承,王山官至江阳太守
而且马谡不能北伐的理由足以驳倒诸葛亮,这是绝不能允许的!
诸葛亮明白,在刘备死后,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高于李严。
李严希望通过牵制丞相府主持的北伐行动,来提高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而且李严还害怕诸葛亮北伐成功,那他的威望将进一步提升,而他的中都护彻底沦为摆设。
虽然还有尚书令这个挂名职务,但要解除的这个职务,也就诸葛亮一句话的事,刘禅肯定会在丞相府拟定的圣旨上加盖大印。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将更加边缘化。
当然,诸葛亮决然不会无缘无故罢免李严。
因此,和诸葛亮唱对手戏,才是李严存在的意义。
马谡当然不会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唱对手戏,他主动找诸葛亮要求出仕,也是为了参加北伐,谋取更高的官职,让家族有自保之力。
尤其是马良死后的那种人走茶凉,逼得他不得不投奔诸葛亮,要想获取功勋升官发财,也唯有跟随诸葛亮北伐一途。
听了诸葛亮的问话,马谡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我这是和丞相一起推演战争可能的结局,并不是反对丞相北伐,我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丞相的北伐做准备啊!”
诸葛亮听了马谡的回答,有些惊奇,不由得问道:
“幼常,你的军事谋略,不在庞士元之下,明知道跟随我北伐,注定无功而返,还要坚定支持我北伐,是何道理?”
马谡先给诸葛亮泼了一盆冷水,后面是打气,他早就有了准备,他先是呵呵一笑,说道:
“北伐也许难以成功,但击败魏军几次,夺取几个城池,立下军功,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稍微思考了一下,说出了必须北伐的三点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