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可亲手缝制一件衣服,搭配一条玉带,暗中交给董承;在带衬内悄悄藏一份密诏,让他回家后拆看,如此便可日夜谋划,无人能察觉。”
献帝同意此计,伏完便告辞而去。
随后,
皇帝悄悄写下了一份密诏,用咬破的指尖之血书写,
暗中吩咐伏皇后将其缝入玉带的紫锦衬里。
接着,皇帝亲自穿上锦袍,系上这条腰带,命内侍宣召董承进宫。
董承见到皇帝后,行了礼。
皇帝说:“昨晚我跟皇后聊到霸河的苦难,想到国舅的大功,特意召见聊以慰劳。”
董承叩首谢恩。
皇帝带着董承离开殿堂,来到太庙,然后上了功臣阁。
皇帝焚香行礼后,引领董承观赏画像,其中一幅是汉高祖的肖像。
皇帝问:
“我高祖是从何处起步,如何创立基业的?”
董承惊讶地说:
“陛下是在考我吗?高祖的事迹,我怎会不知?他起初只是泗上的亭长,手持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年亡秦,五年灭楚,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万世基业。”
皇帝叹息道:
“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这般懦弱,实在令人感慨。”
接着指向两侧的画像问:
“这两位不就是留侯张良和郧侯萧何吗?”
董承回答:“正是,高祖能够开国创业,全赖他们二人之力。”
皇帝环视四周,确保无人接近,便秘密对董承说:
“你也应像他们一样,辅佐在我身边。”
董承谦虚地回答:
“臣无任何功绩,怎敢当此重任?”
皇帝说:
“我从未忘记你在西都救驾的功劳,可惜我没有什么可以赏赐你的。”
然后指着自己的袍带说:
“你应该穿上我的袍子,系上我的腰带,就像永远在我身边一样。”
董承再次叩首谢恩。
皇帝脱下袍带赐给董承,低声说:
“回去后仔细看看,不要辜负我的心意。”
董承领会了皇帝的意图,穿上袍子系上腰带,向皇帝告辞离开了功臣阁。
曹操接到眼线的报告说:
“皇帝和董承在功臣阁谈话。”
曹操立刻前往朝堂。
董承离开功臣阁,刚过宫门就遇到曹操。
无处可躲,只能站在一旁行礼。
曹操问:
“国舅你来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