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沉吟许久,缓缓回应。
“这般行事,朝廷哪来这等财力物力?纵使钱粮充裕,一旦超发,市场物价必然上涨,百姓生活依旧困顿。”
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了。
当流通中的货币量激增,而实际物资并未随之等比增加,多余钱财只能推高原有的商品价格,形成普遍的通胀现象。
收入增多,物价也随之涨高。
“因此,开国公还得在那里驻扎多年,说不定得十几载春秋。”
朱允熥脱口而出,“南方简直就是个聚宝盆,南征军队每推进10里,大明物产就丰富10里,全都能运回来,物价自然就稳了。”
“这观点我没在书里见过。”
朱高炽轻叹,细语自语。
这种说法虽未见诸书籍,但他心里清楚,这话说得没错。
近年来,随着倭国金银源源不断运回应天。
城中物价已悄然攀升,幸亏有朝廷调控,才没显得过于突兀。
但变化,确确实实在发生。
经济学博大精深,朱允熥并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他话锋一转:“此乃长久之计,大明不能光修路筑堤,更要招纳百姓务工赚钱,家家户户富裕起来。而眼前当务之急,是要让朝野内外都相信新政是对的。”
“恢复秦法军功爵的旨意早已下达,无论京师禁军还是地方卫所兵士,正如尚炳所说,眼下个个摩拳擦掌,渴望战斗。”
“朝廷须让世人知晓,朝廷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真有建不朽之功者,封王亦不为过。大明要向国人展示信用,封王,绝不食言。”
朱高炽眼神闪烁,压低声音:“所以,全方位攻略倭国,无论怎么看,都是为了稳固朝纲。”
朱允熥用力颔首。
“此战,不得不打。”
“不征服倭国,誓不收兵。”
洪武28年的上半年,漫长得令人忐忑不安。
而下半年,却又感觉时间飞逝。
刚入七月,太孙府内已是一片紧张。
在这紧张氛围下,隐藏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太孙妃与太孙侧妃,皆临近分娩。
太孙府周边,多出了一批整日无所事事的青年。
大明正统血脉即将诞生,这不仅让朝廷上下紧绷神经,皇宫内院亦是如此。
宫中,新政似乎正逐步走上正轨。
皇上在推行新政上展现出的坚定立场,从批准数几百名京师官员辞官开始,清晰无误地向世人宣告他的决心不可动摇。
地方士绅名流,以及众多尚未明确表态的地方官,面对因恢复秦法军功爵制而变得渴望战斗立功的卫所士兵,心中纵有万般不满,也不敢表露分毫。
生怕一不小心,自己脑袋就成为了他人晋升之路上的垫脚石。
新政在经历了皇权与官权激烈交锋的初期后,意外地过渡到了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