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皇上的解释直截了当。
浙江遭受重创,朝廷需要更多的才俊,以充实官僚队伍。
加之近年来,不少贪官污吏落马,导致各部司衙门职位空缺。
此次,朝廷决心彻底填补这些空白。
这样一来,应天城中的官员们纵有千般思绪,也无从辩驳。
尽管时下许多人因担心踏入朝堂后,某日便可能遭遇不测,但科举及第所带来的荣耀与特权,无人能不动心。
对于这意外的恩科,朝堂之上更无一人敢于公开反对。
毕竟,谁若站出来唱反调,无疑将自己置于全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恨。
甚至,连地方政府若对此事稍有迟缓,都可能招致舆论的谴责,引来乡间贤达的口诛笔伐。
面对如此强势的皇命,应天城内那些原先的杂音渐渐消弭。
所有人都投入到为今年恩科做准备的繁忙之中。
只是,在城西江陵山雅舍内,情况又有所不同。
此次,除了刘三吾与赵勉外,还有几张新面孔。
他们身着儒服,银发飘飘,却是精神矍铄的老学者。
若朱允熥在此,恐怕会忍不住啐一口。
这群老不死的!
“为了让朝廷大员们的视线转移,好遮掩浙江道的改革,皇上特地开了恩科。”
刘三吾亲手斟上几杯茶,直言不讳地揭示了今年开设恩科的真正意图。
赵勉的目光飘向窗外,江面少了撒网捕鱼的渔翁。
几位远道而来的江南老学究轻轻啜了口茶,神情各异。
见状,刘三吾又道:“恩科已定,我们无法拒绝。一旦启动,朝堂上下乃至全国都将瞩目于今年恩科的状元是何方神圣,又有何种风采。”
“在这紧要关头,老夫希望各位能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咱们作为天下士子的引路人,该携手共进。”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圣旨中明言要填补官位空缺,这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一位老儒点破了洪武25年这趟恩科的好处。
刘三吾忙接口道:“还望先生详加剖析。”
老儒眼神淡淡,没有寻常百姓面对官员时的拘谨与不安,更多的是一种来自骨子里的自若与不凡气度。
“皇上开设恩科,对全天下的读书人来说,无疑是个天大喜讯。多少在书山文海中苦读的学子,总算能借此良机,赢得功名,为社稷贡献力量。”
老儒一席话落,四下立刻响起了赞同的低语。
“我辈读书人,理应为国效劳。”
老儒接着说:“皇上意在充实朝堂,填补官职空缺,所需人才必定不在少数,今年科举录取的人数恐怕会大大增加。”
言及此,老儒的目光转向了赵勉。
赵勉微微欠身行礼。
“朝廷虽有备用官员,但这些年地方官职空缺严重,加之最近浙江道半数官员缺失,要按照皇上的意愿填补所有空缺,本次科举录取的士子数量必然不会少。”
老儒轻轻颔首,又将视线转向刘三吾:“照此来看,你应该争取担任这次会试的主考官。”
在应天府举办会试,通常由礼部主办,主考官也多出自礼部尚书或侍郎。
然而,会试主考的选择并非固定,朝中精通儒学的贤达同样有机会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