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洞玄歌诀 > 第三十章 随意用念(第1页)

第三十章 随意用念(第1页)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测其古始,是为道纪,古往以来,世间事皆记之于世间,沧桑流转,已成之事不转,未来可变,过去事不可变,世间事有别,世间情无别,世间物有别,万物根无别,是故说日光之下,无诸新事。

此世界,他世界,此时,他时,众生面貌有别,众生思念有别,而众生身心之根本无别,于其差别性,观其共行性,于其共行性,观其差别性,所谓个个差别,而个个亦有同宗,粗细之分,大小之辨,无有不测,如是乃为全知全见,见大不知小,见小不知大,皆为片面,不为全真知见,是故说执着知识者,不见于全知,若有一执念,不见众生情。

何以言众生之情哉?当知,众生之情,不论人、天、畜生,乃至有形无形众生,所有诸情,其根无别,众生世界,共业感生其国,乃生其族,复有其身,于是教化,乃生知识,所学所想,便动本情,以其本情,感生身情,众生迷身,以思念为心,名为心情。

本情难说,妙不可测,所谓化情,乃为众生,本情共性,化情各别,是故众生情皆从本情而生,而众生身心之情乃自有差别,何以故,以其身心知识有差别故,不在其国,不在其族,其身心知识即有差别,认知诸情,则有差别,譬如一日生光,光照天下,乃有日华化散,日华有万亿光毫,一一毫光,各有华色流变,日光无别,日华有别,共性之中,个性乃生。

譬如一世界内,便有此世界共识之规则,如是便名共性,至于各国,乃自有法度,便名个性,一国之内,乃有共法,至于各族,亦有自法,如是便名共法、分别法。

至于人世,则有人法,诸人共性无别,而其个性差别,人间各国,为人之事,各有差别,纵其知见取舍有别,而其人性共知则无差别,所谓人道之事,便是人性共事,至于人道之情,便是人性共情,所谓人道之修,便是人道之情性,情性共处,乃为人道本处,情性差别处,即是众人个性之情。

个人之情,非是众人共情,个人之欲,非是众人共欲,个人之性,非是众人共性,是故共性之下,乃有个性,若因一人之情,而伤他人情,则非明者,若因一人之欲,而伤他人欲,则非智者,若先伤人者,则必被人所伤,岂可因自欲而伤他人,迷昧之人,以自妄想而设欲坑,坑陷他人,至于束缚,彼等以此迷昧而堕束缚苦海之中,不遇救者,岂非正理?

众人有人情,众人亦有个人情,共守人情,尊重个人情,莫以自情而碍他人个情,若共守人情根本,不违各个自情,则为和睦,人世之内,所不能和者,即为欲重,欲重者越共情而发个情于众,侵损他人情,使他人不得和睦安宁,如是之事,良久矣。

人国之事,王臣所为,匹夫之辈,尊道守德即是助益天下之事,修真之士,方外之人,闲云之心,野鹤之意,尊天地之法而随阴阳之变,不识江山之主,不认六合法度,寄情于道,托形于德,道化则有情,德聚则有形,遵天地共法而自法成就,守世间共德而自德建立,道德之事,岂在自我?道在乎道,德在乎德,自我即是自我,道化为德,德聚为我,我不失德,则是合道,若失德者,岂为道德哉!

众人迷廖,以糟粕为贵,自是圣贤,而作贱行,玷污圣性,至于离德,诚心于德,必至于和,和者,定天下,定世间之重宝也,何以知之?当知,飘风不终日,骤雨不终朝,夫动者,不能久也,必归于静,和者,动静之弦也,得之者,能得一。

若夫观于身心天下,身心世间,得其和者,同天地之性,共太虚之情,众人各以其身心,发乎念想思虑,若修养得和,皆成道德,圣性日月,光华明耀,念昔诸圣皆以此得归无所,而怯心者则恐失欲我,不敢修德归真,众怯者当思念,日月光明,无量普照,日月光下,乃有华毫,光华之毫,何止亿万,所谓瑕不掩瑜,华毫彩色,岂遮日月大明哉?

是故当知,众人自欲自情,不离共欲共情,自我糟粕,岂离真元本一,亿万华彩,不离本光,若无本光,则无华彩,是故众人,若有糟粕身,即有真一身,若无真一身,则无糟粕身,大光涵容,一切华彩,大道涵容,一切糟粕,是故怯懦者当知,道如大光,能容一切,所有劣性,所有圣性,亦共大道同在,大道真性,不曾弃汝,汝因何故,欲弃于道?

是故众等,莫自轻贱,亦莫轻佻,道德未曾须臾弃人,众人须臾之间,亦莫弃道德,何以故,众生之所以生,以真一也,真一不弃,是故汝生,若汝自弃真一,便是生尽入死之时,是故众修士当知,若不弃真一,长生不入死。

过往众圣,世间缘尽,离世留形,缔结后缘,而众怯贼,以为众圣死后乌有,遂生诽谤言语,则不知众圣已为彼等留结后缘,至于未来,转孽为善,化彼归真,众圣德耀无量,虽日月大明,所不能及,众圣在人为人,了人缘后,复能以大德心留后缘于未来,使无量众生知见彼名彼形,辛劳教化,众生成圣,感其德者,悉发大心,永久至于,不退转行。

众圣非不知世间罪孽事,非不有世间罪孽行,众圣以圣德而永舍罪孽,不再犯失,恒住大德无量心境,能舍罪人所难舍,能作罪人所难作,舍诸怨尤,作诸善德,心了智慧,和光同尘,不骄不躁,不乱不摇,行诸世法以和弦,此世界,他世界,此国,他国,此族,他族,善以中和之弦,鼓奏道德之音,助益世间,如日如月,譬如春风,万物萌生。

奏丝竹以动人耳,画颜色以照人目,众人爱好耳目之事,良久矣,众圣亦善耳目之事,所谓奏和弦而发天籁之音,绘大象而示谷宗之色,众短目者,只见华彩,不见大光,众耳背者,只听丝竹,不听悠然。

海为百谷王,大谷填川,名之为渊,谷者空无,渊者虚无,谷中轻扣,有声发起,是故,得谷者当扣之发声,发声之谷,譬如填百川之谷,世谷为海,心谷为渊。

知白守黑,以母见子,复守其母,存无守有者,即扣此谷也,扣之即有,不扣即空,只空不有,不可立也,譬如知白不知黑,不可存焉,是故当得谷化渊,得空化虚,如是有无同存,黑白一体,母子相护,乃可以全真,何以成就此事,以中和之弦,能扣空谷成幽渊,能知白而守黑,能于无中而存有,能将有和同于无,能将母子相护,能全二元归一,是名归真。

此中和之弦,何以得之?譬如虚空中有风气充塞,风气止时,知为虚空,风气流转,知是风动,虚空之中,不自生风,阴阳气转,地火水风,四气流转,乃有风生,是故风有寒热,亦有流风、轻风、狂风之分类。

于形神安止处,视听为一,精气神充塞身心内外,心意不动,譬如虚空安止,意动生想,念随而生,诸想纷纷,譬如轻风,念虑流转,譬如流风,思绪凌乱,譬如狂风,此中诸意念想,亦有冷热之辨,火热之念,冰冷之想,意有寒热,复有轻重,轻热重热,轻寒重寒,种种念想微分差别,或一丝念,或一毫想,或意动半分,或将动未动,或平流宛转,譬如虚空风气之流转,亦如大海水之流转,人意识海,亦复如是。

所谓形神安止,即名静定境界,亦名三昧境界,此是修真之士所用言语,若人不学知识而善修养,此中一切境界,皆当自俱,所谓粗细境界差别,亦当明了,纤毫之差,亦当明尽,起修之行,渐次增进,常当回看,乃可以自正修行,若不回看初行之路,必不能于未来正行正入,纤毫差失,不为全明。

世间诸盲修者,贪求之心甚重,以至于臆想纷纷,终究不能行入平常心境,修真于时时处处,譬如日月光照,时时处处,自然流照,不为谁人,偏私发明,而众修士,难能学得自然之性,是故有为之学,当从真师,派系有别,认知有别,除归真境界,以下诸法知见,皆为世间糟粕言说,不为共法,诸修真者,不可同学二派之法,譬如嫁接,一嫁常活,二嫁常死,是故修学真者,当先修德,亲近有德者,勿交愚痴人。

日月高上,众人低下,日月德高,众人德微,是故日月安住高位,众人当安住地上,大地之德,何其隆厚,尚居人下,众人何敢生起贪高求胜之心意,孰不知贪高时心德卑劣,必至于下贱之位,圣者有言:要高大的,我给你低小,要低下的,我让你尊大。非圣者有私,是人自作孽耳,心领神会,得意忘言,从圣德而学修诸法,必得圣意,感通圣心,必得圣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