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洞玄境之上是什么 > 第十章 诸仙略述(第3页)

第十章 诸仙略述(第3页)

上古诸人,皆尊真人,虽敬圣贤,亦不留恋圣贤尊贵,但求真道耳,求神人者亦少,何况下等仙品?或及生福乐境界?是故修真之事,即做真人也,古时真人唯一,无二说,后世仙法出现,乃有二说,或于多种说辞,皆为名事,非真谛事。

世间离妄,能持正心而不为妄想动摇,名为真人,又复有人,感通道性,譬如人目照见远山,虽未登山,亦名见真,如是行持,至于顶地,名为真人,而实犹未入真谛海,幻说辞也,至于彼人,自成境界,自解生死,自化一境,亦名真人,自境界名号耳,若复彼人,能自圆悟,解尽道性,毕竟和合,于是通悟一切境界真谛,如是境地,乃名真人,至于仙品,乃名天仙。

如是当知,诸境界皆有粗细深浅,若有粗细深浅事,皆非真谛事,真谛之事,达乎异同,异同归一,复离于一,修仙容易,成道不易,虽真谛日日在乎身心内外,一切时处,无离真谛,而诸修者,觉悟者少,留恋诸法,心做机巧,堕陷阱中,坠心坑内,为学识之所累,受贪性之所牵,被痴心之所障,因慢、疑而有碍,皆因德性不成也。

德性修持,岂用人教?凡庶人智,皆可以自修德性,唯因持心久行,乃成德性耳,德性之所成,非难事,唯舍机巧聪明而已,道能生一切,而人妄想贪求之心,能为自私而害一切,是故说贪为深罪,诸有德人,亦与罪人共居一天之下,罪者自罪,德者自德,虽生一国,身量无差,而于其性,非同类也。

贪求修德者,未尝有德少分,虽身行善,无诸善福,以其无善因耳,无善之因,亦无善果之所成,故于修持,无丝毫机巧可行,唯步步踏实而已,譬如世间百工之人,欲学真巧,非踏实不能得也,百工技巧,妙理亦深,不可轻之以浅识。

诸贪者,但应知世间一切皆须灭亡,如是所贪所受,亦如无味,终究不常,常如是观,则废贪心,贪心既弃,应修舍心,因知世间无常故,能舍诸有,能舍自我,因其能舍,为说慈悯,因能舍有,故能舍无,生大慈心,能悯爱诸苦,于是生悲,于其慈悲性增,自生诸大悲愿,不但舍诸世间所有,纵其一切所有,悉皆能舍,于其舍深,慈悲亦舍,如是乃入明净大慈,此慈纯意,无我而生,能为有情,复生诸情,以诸情生心,行种种事,说种种言,如是名为善巧方便度众生而能离度相也。

如是贪者罪人亦能为此上妙之事,何况世间诸有德人?若勤奋正行,起正念而持正心,纯德之性,念念增长,渐渐即成一切境界,亦因德性,能不堕诸境界,是故诸境界成时,亦诸境界灭时,而于其心,见一切境界,亦了一切境界,一切境界性,分明在心,一切境界事,了然于智,是故能善巧行事。

复有聪明魔,亦有多闻魔,诸知识为长者,皆能言辞巧辩,因其无大慈悯心,故不能说慈悲事,亦不能舍于慈悲说,虽口说慈悲,而心实无慈悲,虽心念慈悲事,而意无慈悲性,虽做慈悲想,而堕慈悲名,如是善巧,能惑众人,不能惑于智者,而于真慈悲人,能说慈悲事,能发慈悲性,能起慈悲想,复能离慈悲相,是故其说圆融,真慈悲也。

颂:

诸有障碍者,于所知深陷,

纵善巧辩辞,不能达真意,

诸有真慈者,能破陷阱说,

若不能辩服,是自意有缺,

纵复真行者,浅者难自持,

深行邪见海,巧言设诸难,

行者应生志,必破彼邪见,

于勇猛深定,德性同圣贤,

受圣贤之见,以真谛破邪,

住圣贤识海,妙智解诸难,

破尽自心苦,度尽自心愿,

伏尽世间邪,解尽世间难,

如是智慧熟,缘尽即彼岸。

世间诸心,多有所求,求此求彼,求苦求乐,以颠倒邪性,生颠倒邪见,无明遮慧眼,善恶亦难辨,取舍计较繁,妄心生妄愿,堕情深沉重,轻想难发生,心稍有欢乐,又起怨恨意,嗔痴多争斗,贪心添忧愁,慢者自狂傲,疑者恋计较,皆六欲所染,心毒之所害,生死尚难出,何况求天仙,天仙般若船,无求即彼岸。

颂:

假意者修假,幻心者成幻,

真愿乃真修,无愿非无求,

一切言辞说,皆名相浅薄,

得意而忘言,乃名真学贤,

身见及边见,甚于嗔痴慢,

为业障迷眼,非有轻重也,

见身名我身,而我是身否?

忆念自我想,自我是念否?

诸念谁是我,手足谁更亲?

我身与我意,而我是谁阿?

若得宿命智,念前世诸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