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往下坠着,日光在呼吸间逐渐暗下来,空气里生出些许凉意。
苏羡和江涣沉默着上了马车,车子似乎也沾染上二人的疲惫,车轮的吱嘎声听起来有种不堪重负的老迈。
待进了城门,车轮压在青石板上的辘辘声又被熟悉的叫卖盖了过去。
原来这里依旧是繁华的玉京。
一连三日,苏羡和江涣每日天未亮便出门,归来时夜已黑,车马劳顿却日日没什么胃口,眼见着衣服套在身上都大了一圈。
与他们一同守在赈灾点的王主事也不比他们好到哪去,嘴上都起了燎泡,日日挂在嘴边的是一句长叹:“这世道!”
施粥第四日一大早,苏羡和江涣才停下马车就听到王主事的大嗓门,似是与什么人起了争执。经过前三日的相处,苏羡已知王主事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二人对视一眼,已是明白了对方眼中的意思,快步下车往声音来源的方向走去。
“王主事,这是怎么了?”
依旧是江涣在前,苏羡扮作小厮跟在他身后。只见王主事站在煮粥的大锅前,身边围着几个小吏,却只有他一人的胸脯气得大幅度起伏着。
“哎呦,江主事,你可算来了。”王勉闻言,转身向着江涣招手,指着眼前的米粥颤声道,“你看看这像话吗!”
为证所言,江涣还没来得及走到他身前,就见他从熬粥小吏手中夺过大勺,舀了一勺米粥从高处倾倒而下:“粥里快连米星子都找不出了!”
说罢,他重重地一摔勺子,金属相击声清脆入耳,他身旁的几个小吏并不似他这般情绪激动,垂首而立却不见多少恭敬。
江涣上前,一边安抚王勉的情绪,一边看向旁边几人:“怎么回事?”
“江主事,我们不过是按章办事,今日也是天不亮就起来熬粥,王主事来了却说我们粥熬得不行,还要给我们扣上一顶私吞赈灾粮的帽子。”
其中一名小吏开口回话,声音中带着些委屈:“弟兄们在这里也是一连熬了好几日,几位大人好歹还能日日回府,我们日夜守在这里,这是分内之事,我们也不会喊苦叫累,可是也不能把要掉脑袋的罪随便往我们身上安不是?”
王勉才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被这两句话挑得冒起火来,他的手气得直颤,从怀中摸出账本来,手指用力戳着账册,唾沫横飞:
“如今登记在册的灾民共一万八百三户,按照大宁律例,三口以下给米一石;六口以下给米两石;七口以下给米三石,按登记给每户两月粮,朝廷共拨粮五万石米,足以让灾民领到月粮的同时,这几日日日喝上稠可立箸的粥,你们却只给发米汤……”
王勉的声音越讲越高,江涣忙拦住他后面的话:“王大人,慎言。”
经他的眼神提醒,王勉也记起此时的场合,饥肠辘辘的灾民就在不远处,他的失言可能导致大祸,收了声,气势却不减,瞪着眼道:“往锅中加米,不然我必将此事呈上去!”
被他瞪着的小吏蔫头耷脑,态度却坚决:“要发到灾民手中的月粮已备好,仓中米已见底,要维持这七日的赈粥,就只能放这些米,今日多了,之后就少了,饿死的多了,大人你可否能担得起责?”
“或者你这样有能耐,上书去申请再拨些粮来,你亲眼看着,拨多少米我们往锅中加多少,省得您空口白牙一张嘴,张口就是冤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