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南宋帝国之帝国崛起 > 第三十六章 宣战(第1页)

第三十六章 宣战(第1页)

莫敖子华退出朝堂后,整个楚国朝堂仿佛都是松了一口气。

诚然,大家都很尊重这位年长的贤者,然而,大家更看重的,其实还是自身的利益。

国家为何会向外扩张呢?这和人类追逐财富的欲望是分不开的。在农业时代,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会突然出现技术飞跃的。这也就是说一块地所能拥有的产出大多都是固定的,所以任何一个地主增加财富的方式只能是尽可能多的拥有土地。如果是在和平年代,地主们也只能去搞土地兼并了。而在这个列国纷争的时代,各个国家的地主们对于土地的欲望就体现在了各国领土的扩张上。

楚国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个重要的扩张阶段。第一阶段是楚国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时代,那是楚国的初生创业期。随后楚国大启群蛮,大肆攻伐江汉,很快就占领了整个云梦大泽,势力沿着水路扩张到了洞庭湖沿岸。到了这时,南方的多山艰险的环境阻拦了楚国,楚国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了南方越人的贡品维持统治,而后楚国转而向北扩张,消灭汉阳诸姬,随后一路向北扩张。后来在遇到北方强国齐国和晋国的阻拦后,发觉北方还是太强,于是转而沿着淮河和长江向东扩张,淮河方向楚国消灭了淮河流域最重要的两个大国——陈国和蔡国,于是得到了淮河流域的领土。然而沿着长江的扩张却受到了阻碍,在江南楚国遇到了吴国这个同样强劲的敌人。楚国甚至一度被吴国灭国,然而吴国最终却还是被楚国扶持的越国所灭。不过因为有了曾经的同盟关系,再加上越国也还比较强大,楚国的扩张方向就由此转向了淮河流域。在楚国的贵族们看来,沿着淮河一直到海边,这所有的土地都是他们未来传给子孙的产业,现在齐国都不跟我打声招呼就把手伸进来了,简直是过分!

然而在整个楚国一片喊打声中,屈氏家族的伯庸站出来了,他对楚王和楚国群臣说道:“大王既然要攻打齐国,那么我们要准备许多事情。臣曾闻,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我楚国伐齐,大可以魏国与齐国不敬天子,擅自称王,预凌驾于诸侯之上这一理由讨伐之。我楚国伐齐,也务必要使我楚国国内无忧。魏国虽然私下和我国说会在我国与齐国大战中保持中立,但是此言不可轻信。我等必须要让魏国自身也陷入乱战中不得脱身,如此我国才好一心一意伐齐。以臣下看来,我等可以分别联络赵国和秦国,让其攻魏。赵国一直垂涎魏国的邺地,而秦国也一直想要拿回河西之地,我国大可与赵国、秦国结盟,以劝其伐魏。我楚国要攻打齐国,淮泗大国宋国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宋国能站到我们这一边,助我国攻齐,如此我国败齐之把握就大大增加了。”

昭阳也对楚王说道:“单独面对魏国或是齐国,我楚国从来不惧,然而若是一次面对两国,则我国就有些吃力了。臣也赞同屈大夫的意见,联络赵国与秦国,让这两国伐魏,我楚国则伐齐。”

大司马景翠站出来说道:“我楚国要去往秦国,可以直接通过武关进出。不过我楚国若是去往赵国,则必然要从魏国的土地上经过,魏国安能让我国使节通过?”

群臣皆是一片默然,是啊,这倒是个极大的问题啊。此时,昭睢站出来说道:“此事好办,徐州相王时,后来不是还在宋国公子子偃的倡议下签订了一个徐州条约吗?其中就有规定:两国相交,不斩来使。如今我楚国大可以对外宣布,我国愿意接受徐州条约,如此一来,魏国就没有理由扣押我国的使节了,如此去赵国不就很容易了吗?”

楚王诧异道:“徐州相王之会还有这等事?为何我不知道呢?若是此事属实,那倡导这条约的宋国公子子偃倒是个人才了,可惜他不是我楚国人啊。”

昭阳说道:“大王国事繁忙,当然不会记得如此小事。不过大王若说我楚国无贤才,臣下是不敢赞同的。大王面前,伯庸之子正则就是我楚国的贤良之才。”莫敖子华的离去显然还是让楚王的心绪受到了影响,昭阳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就顺水推舟将屈伯庸的儿子推荐出来了。

说起这位正则,他虽然及其年轻,然而他的品性高洁,且擅长诗文。这位正则的诗文一经出现,几乎都可以与北方中原国家的《诗经》相比了,昭阳也是非常喜欢的,于是他就顺水推舟向楚王推荐了这位贤才。

楚王见令尹难得的推荐一回人才,也是非常好奇,于是就向伯庸问了起来,于是他知道了这位在整个楚国都开始出名的年轻士人:屈原,名正则,字灵均。

昭阳又对楚王说道:“我楚国伐齐,固然需要伐交,然而更多的还是需要我楚国自身的力量。此次我楚国与齐国交战,是要让齐国认识到我楚国的力量。而且我国从现在开始就应当准备预备战争了,我国应马上在淮北前线囤积粮草、车马和兵器。”

楚王问司马景翠:“爱卿以为,我楚国进攻齐国,需要出动多少兵马合适?”

景翠答道:“秉王上,以臣之见,齐国乃东方大国,我国与其交战,必须要谨慎应对。我国既然要攻伐齐国,应当尽全力去进攻,务必要一击降服齐国。现在大王有王师十万,,以臣之见,当留下五万大军守卫国都,派出王师五万,再动员淮南、淮北之地封君、县公之军队,另可得十万余大军。如此十五万大军攻打齐国,则齐国必可一鼓而下!”

五万王师,十万封君军队,十五万大军!在场众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楚国从立国起就是一个军国主义式的国家,要说能出动的军队其实也远远不止这些。然而像这一次却是大不一样,楚国的王师,也就是楚王亲自执掌的军队,历来就是楚国的王牌军。而如今的楚国王师则更是一支不一般的军队了。

当年吴起在魏国进行变法,推行武卒制,成功的将春秋时代的动员兵制度改为了募兵制,由此成功的实现了兵农分离。随后吴起又将细化后的专业士兵作为军队的基础,并逐渐替代了战时的临时动员兵。武卒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精兵战略,以真正意义上的精锐士兵来代替原来的雇佣兵及动员兵,由此武卒成为了国家的常备军。武卒的选拔十分严格,其中一条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就是:士兵身穿3层护甲(上身甲、股甲、阱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操十石弓,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约合四十公里)。而一旦通过了标准,作为专业士兵,可以享受免除全家徭役的待遇,甚至出色者立刻就能被提拔为中下级军官。吴起就依靠在魏国河西变法所得的五万常备军,竟然击败了秦惠公率领的五十万秦国大军,由此整个天下都开始认识到武卒这种国家常备军的厉害。

后来吴起到楚国变法时,在楚国推行了很多政策,因为其触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和吴起死后,这些政策大多被废除。而整个楚国唯一没有被废除的,也就是这武卒制了。因为楚王看得很清楚,只有手上有足够强的军力,中央有权威,才能真正有效的威慑楚国地方封君。而以整个楚国地方五千里的广大国土,楚王也只能养得起这十万武卒。这相当于是立即就抽空了楚国一半的常备军,考虑到楚国还需要依靠剩下的常备军威慑地方势力,这五万王师几乎就是楚王所能拿出的最大力量了。大司马说楚国尽全力进攻齐国,这真的不是在说笑啊。

于是群臣皆看向楚王,楚王会同意这样大的计划吗?

楚王从王座上缓缓的站起来,对群臣说道:“既然司马以为我楚国只有尽全力才可与齐国相争,那么寡人同意司马的方案。而且这一次伐齐,本王将亲自带兵前往。不破齐国,誓不罢休!”

楚国群臣从楚王的语气里听到了楚王的决心,于是大家也都没有反对。很快,楚国这个传统的军事大国的战争机器立即开始全力运转,它散发出来的力量让所有人都为之胆寒。

公元前334年八月,年轻的楚国贵族屈原来到了齐都临淄,所发布的消息让整个天下都为之震动。楚国宣布接受徐州条约,而接受徐州条约之后,楚国以齐国不敬周王,肆意凌驾于诸侯之上,擅自灭亡淮泗小国等一系列理由谴责齐国。随后屈原在齐国朝堂,当着齐王以及齐国众多贵族的面宣布:从即日起,楚国与齐国将正式处于战争状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