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走你”剩下的幸运儿,不对,这年纪应该是幸运爹了。
这些幸运爹,就能如愿了么?
不,除此之外还追加了考试的环节。
毕竟孝廉选的是情操,是一项全民大比,国家真想要的还是有治国方略的读书人。
但是这一次又轮到国家天真了。
考试又能怎么样?
你出的题目再刁钻,又能怎么样?
你找举世闻名的大儒来阅卷,又能怎么样?
孝廉们对此都毫无畏惧。
如果题目太难实在不会写,那就要当机立断,毫不藏私,勇于亮剑。
无论考试的题目是什么,你都不要管,切记不要犹豫。
你只需要按照前人总结的押题,选上适合你的一篇,填满考卷,你就有不小的几率录取。
目前来说,成功率较高的押题有《我的太守父亲》以及《一个外戚的自我修养》……
提笔落下第一句,就要直接上干货,“我是一个在上林苑长大的孩子,从小树立了报效祖国的目标……”
王厉害正是明白这些弯弯绕绕,才被马忠问的郁闷。
马忠的想法和视角显然比这个时代的人深刻的多。
“人是社会人。
不具备社会性的东西,就算产生,造成的影响也必然有限。
就算他们识了字又有什么用?
求学读书真的很难么?并不难。
稍微富裕的家庭教导出一个脱产的学子轻而易举。
那为什么江南如此富庶,文化却如此贫瘠?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学了也没有用处。
他们懂得礼义廉耻,他们所处的社会圈子,未必会给他们相应的回报。
他们满口子曰,也不见得就能有机会治国安邦。
甚至他们写封家书,寄给父母,他们父母这辈子,都未必找到机会弄明白,那竹片上到底说了什么。
主意本身并不重要,只有让识字有更好的前景,才是根本的源动力……”
马忠觉得说的有点多,剩下的话戛然而止。
略顿了顿,露出一个玩世不恭的笑容,
“但前景太远了,让他们看到眼前的利益不是很好吗?
说到底,天下终究是要由我们读书人来治理的。如果这样做下去,以后的无数徒子徒孙们必然会有人成功。
让所有人一起买单,再让少数成功者消费掉那些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