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胡马窥江 > 第4章 幸运降临是机会抑或挑战(第1页)

第4章 幸运降临是机会抑或挑战(第1页)

袁晋鹏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再次获得命运之神的青睐。但他并不兴奋,甚至有一点迟疑,就像一个人走在陌生城市的十字路口,面对三条通道茫然无措。下午临近下班时,谢建平告诉他,县委准备提拔他担任向阳镇镇长。这与其说是一个喜讯,不如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最近两个月,县委紧锣密鼓,准备调整干部。他一直认为,这次干部调整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两年多前担任县委办公室副科级秘书,去年三月才转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按照正常发展轨迹,他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几年后接任办公室主任。不过,预期和现实有时候脱节,好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就像打麻将,手气背的时候,半天和不了一把牌。运气到了,一刻钟和三把牌。他之所以迟疑,是拿不准该走哪条路。是继续留在办公室,还是果断抓住机会去向阳镇?

吃完晚饭,袁晋鹏直奔杨大忠家里。杨大忠是他父亲的大学同学,也是他步入官场的引路人。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大事,他首先想到杨大忠。杨大忠还没有回家,他妻子和袁晋鹏很熟悉,热情地招呼他在沙发上坐下,把电视机遥控器递到他手中。他想都没想,直接摁到中央一套,《焦点访谈》快到了。这是他,也是杨大忠每天必看的节目。

杨大忠果然踏着《焦点访谈》栏目的开场音乐回来。看到袁晋鹏在家里,高兴地招呼:“晋鹏,好久没来了,又有好事吧!”

袁晋鹏站起来:“什么好事不好事,我拿不定主意了。”

杨大忠似乎知道袁晋鹏的来意:“坐下,坐下!我们先看《焦点访谈》,看完再说。”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两年前开播的评论节目。由于播出批评性报道的概率高,很快引起观众的兴趣,成为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坊间流传一个说法,中央高层特别关注这个栏目,有几个领导几乎每期必看,有时还针对暴露的问题做出批示。上行下效,不少政府官员逐渐成为《焦点访谈》的忠实拥趸。

看完《焦点访谈》,袁晋鹏开门见山地问:“杨书记,你知道我的事情了?”

杨大忠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小:“下午开会才知道,估计最近这两天开常委会确定。”

“开了书记碰头会?我还没回话呢。”袁晋鹏问。圈内人知道,县委常委会已沦落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形式,书记碰头会才货真价实。

杨大忠端起杯子呷一口茶:“你以为你的意见真那么重要?再说,你有什么拿不定主意?这次,你是最大的赢家!”

袁晋鹏嗫嚅道:“又不是去做书记,我觉得没沾什么便宜。”

杨大忠啪地放下茶杯:“嘿!袁晋鹏,你跟县长做两年秘书脾气见长啊,还没沾便宜?你大学毕业才几年?副科级才几年?向阳镇镇长还不好?人家多少乡镇长想方设法都挪不到这样的大乡大镇!不要以为你去年转任办公室副主任就不得了,你的前任到哪里凉快去了?县长秘书风险不小,跟领导跟得太紧,就像车子紧跟车子,一旦前面车子抛锚,掉头都掉不了。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袁晋鹏一脸通红:“杨书记,您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爸妈的同学,肯定为我着想。可这个调整太突然了,我舍不得离开县长和办公室。再说,如果熬几年能接邹主任的手,可能不比到乡镇差。”

杨大忠表情夸张地笑了笑:“不错,有长进。我一直觉得你从政的悟性好,没看错人!你的算盘打得不错,做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比乡镇书记更好,又在机关。可你想一想,邹克敏去年才从垦殖场调上来,一下子会走?即使走了,是不是你接手?再说,现在情况很微妙,有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有机会就抓住。你师院的那个老师不是有一句名言吗,在中国没到手的东西就是空的!”

袁晋鹏往杨大忠身边挪了挪:“你是说书记、县长关系微妙?”

杨大忠说:“晋鹏,别人面前我压根不提这事。话说回来,我不敢肯定他们是不是有矛盾、以后会不会有矛盾。这次人事调整,周秋水发力了,用了不少有团委或者计委、交通局工作经历的干部。其实,让你捡这个便宜,无非搞平衡。我们平安县目前没有三十岁以下的乡镇正职领导,培养青年领导干部方面落在后面了。这次,县委有意破零。县长觉得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留在身边反而耽误你。你千万不要满不在乎,否则惹建平县长不高兴。”

袁晋鹏恍然大悟:“哦,哦。不过,他们应该没什么大的矛盾吧。”

“目前是没有什么大矛盾,不过以后难说。他们的性格和工作风格差异很大。这次选举,周秋水面子上不好看,个人威望受到挑战。他会想方设法培植嫡系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后,两个院子的摩擦恐怕少不了。谁知道,他们最后处得怎么样。”杨大忠压低嗓音说。

回到家中,袁晋鹏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大学岁月,想起几年前办理改行调动手续时的种种坎坷,想起杨大忠对他的帮助,也想起谢建平对他的赏识和提携……。

如果不是那几张该死的字条,袁晋鹏永远不必去乡镇工作。大学毕业前半个月,晴川师范学院的团委书记刘贞吉仍然满有把握地对他说,做好准备来团委上班吧。可仅仅几天之后,煮熟的鸭子飞了。一个数学系的应届毕业生拿着晴川地区行署专员写的字条找到学院院长,要求留院工作。此前,院长已经收到两张类似的字条,一张来自省教委副主任,另一张来自晴川地委副书记。也就是说,这是院长接到的第三份“指令”。最后,学院取消了选拔应届毕业生留院工作的计划。对于学院来说,这实属无奈之举。本来选好了几名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留院工作,现在表现好的学生留不到,吊儿郎当的学生凭领导的字条反而坐收其成,只好忍痛割爱一刀切。而他恰恰成为牺牲品,被分配回平安县。

人事和档案关系转到县教育局后,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在学院读书期间,他连续八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三时还入了党。现在,什么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到这里一概归零。县分配办主任明确告诉他,做好准备,去乡镇中学教书。等待分配的日子不长,但他觉得漫长而单调。他做了最坏的打算,分配结果太差,就辞职南下,做一名时髦的“打工仔”,满了两年再去考研。他听天由命,极力阻止父母亲为分配的事情找关系、走后门。八月底,分配结果出炉,本科学历的师范生全部留在县城中学任教,他分配在平安一中。他暗自庆幸,六个本科毕业生中有三、四个人卯足劲到处活动,他得以借“一刀切”的东风留在县城。感谢上苍,感谢“一刀切”。当评判标准难以达成一致时,“一刀切”何尝不是天下最大的公平公正?这样想,他不再对几个月之前的“一刀切”耿耿于怀。可等他去学校报到,又被通知下派去向阳镇中学“支教”两年——人事关系在县城,工作地点在乡镇。真是“鸡肋”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再次动了辞职的念头,但这个想法遭到父母亲的坚决反对。父母亲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教书育人,至今仍在林岗镇中学任教。他们再三劝告,在农村教两年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们一辈子在农村教书,同样快乐和充实。

在向阳镇中学,他适应了从一个大学生向农村教师的转变,很快进入角色。在课堂上,他的才华展露无遗,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表达、衔接有致的课堂组织、张弛有度的学习气氛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课时总是把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得很充分,遇到有趣的课外知识也展开讲,卯足劲培养调动学生的兴趣。当然,他还坚持温习英语,特意买了一套新版的《新概念英语》。按照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一旦达到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两年工龄,他将毫不犹豫地考研。知识改变命运嘛,社会底层的青年唯有此路才能再跃龙门。但是,生活复杂而丰富多彩。有时候,一件不经意的小事会改变你的人生走向。

向阳中学操场旁边有一排黑板报,是展示教学、学习成果的园地。学校听说袁晋鹏读大学时是办黑板报的行家里手,便把其中一块黑板报交给他打理,每个月更新一次。有一次,分管宣传、教育的县委副书记谢建平在县人大副主任、向阳镇党委书记杨大忠的陪同下来向阳中学调研,走到袁晋鹏办的黑板报前面,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驻足观看。黑板报的板式、字体、美工和内容引得他们啧啧称赞,而主题文章《好学生是教出来的》给他们留下尤其深刻的印象。几天后,杨大忠派人专程来学校了解袁晋鹏的情况。此前,杨大忠为了物色一名称职的文书花费了不少精力。袁晋鹏的条件无可挑剔,文笔好、口才好、责任心强、做事认真,还是党员。让杨大忠吃惊和激动的是,袁晋鹏的父母亲竟然是他的大学同学袁太和、游小萍。于是,袁晋鹏很快被借调到镇政府,担任办公室文书。

以实用主义的观点看,高素质就是超强的适应能力。袁晋鹏很快在文书岗位上得心应手,成为杨大忠和镇长谭阳春的得力助手。但没过多久,一件烦心事搅得他寝食不安。借调到镇政府半年后,他开始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按照惯例,老师改行集中在暑假审批。平安一中、县教育局、地区教育局、向阳镇政府签字盖章以后,审批表交给县劳动人事局。他以为,调令很快可以下达。可谁能想到,暑假结束了,仍然杳无音信。九月初,同一批办理教师改行的九个人中,有一人率先突围而出。九月下旬,又有三个人到劳动人事局办理手续,他依然榜上无名。此前,考虑到事业单位人员调往行政单位属于逆向调动,要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表送到人事局以后,杨大忠专程找县长郑爱华帮忙。当时,郑爱华满口答应。现在,别人陆续过关,袁晋鹏却被卡住。以杨大忠对郑爱华的了解,自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郑爱华贪财好色众所周知,不少人私底下叫他“郑爱财”、“郑爱色”。尽管杨大忠对袁晋鹏视同己出,但有些话,他仍然觉得不好开口。怎么说,自己大小是一个领导,总不能堂而皇之地叫袁晋鹏去行贿吧。但以郑爱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派,该花的钱不花,肯定过不了关。说起来,郑爱华有可能认识袁晋鹏,至少有印象。郑爱华最近几次来向阳,都是袁晋鹏端茶倒水、盛汤添饭。

思之再三,杨大忠觉得有必要点拨袁晋鹏:“小袁,在行政单位,千万不能太书生气啊!我找机会再和郑县长说说,你也主动跟郑县长见见面,想想办法,争取早点办下来。”

两次榜上无名后,袁晋鹏知道不找郑爱华死活过不了关,可心中有个结拧着:“非得送礼送钱?”。

杨大忠说:“知人善任,首先得知人。你不主动接触,他怎么了解你?不了解怎么会签字?”

袁晋鹏反问:“镇政府签字盖章不是代表一级组织的态度吗?他堂堂一个县长,管这么些芝麻小事。”

杨大忠叹一口气:“唉,以前镇政府盖章行得通,现在恐怕不够。郑县长做人的原则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懂了吗?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是一种能力。不要清高不要纠结,你如果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袁晋鹏听杨大忠这么说,便下定决心,频繁往县城跑。熬了几个月,劳动人事局和县委组织部终于签字盖章,正式调进向阳镇政府。这次办理调动手续,旁人看似简单和顺利,其实波折不少,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即使郑爱华调离后,他还经常想起当年那些灰色的、甚至有些滑稽的场面和细节。

正式调入向阳镇政府后,如同穿过险滩驶入大江的帆船,袁晋鹏一路鸿运当头,好事连连。一年后,他被安排到县委办公室跟班学习,恰逢谢建平的秘书调离,他被谢建平相中,借调到县委办公室做谢建平的秘书。三个月后,办理调动手续。没过多久,他娶妻生子,接连收获了人生的两大喜事。接着,又被提拔为副科级秘书。第二年,随谢建平调到县政府,改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现在,好运再次降临,袁晋鹏的心情却很复杂。即使杨大忠把相关背景告诉了他,即使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余地,他仍然对谢建平和县政府办公室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谢建平的坚强、自信、乐观、宽容深深地影响着他。从谢建平身上,他感受到一个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悲悯情怀。同时,他喜欢办公室那种紧张、忙碌的氛围,那种高效运转、有条不紊的节奏,那种信息汇集、兼容并蓄的气势。当然,他知道,在很多干部眼里,向阳镇镇长是一个梦寐以求的肥缺。毕竟,向阳镇是仅次于松下镇的全县第二大乡镇,辖区面积大、人口多,西部山多,盛产木竹,东部良田万顷,是平安县最大的粮仓。最近十多年,向阳镇历任党委书记无一例外提拔担任县级领导。他在向阳镇工作过两年,对当地的情况熟悉。但他多少有点怯场,自以为更适合在机关工作,去乡镇担任主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几年前,他在向阳镇当老师、做文书。现在回去,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了。对此,他心头掠过一丝衣锦还乡的兴奋,难怪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但兴奋稍纵即逝,更多的是惴惴不安。向阳镇的干部是不是还那么齐心协力,他和当年那些领导相处该如何把握分寸?

选择在“五四青年节”召开县委常委会,周秋水可谓煞费苦心。他要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他这个有共青团背景的“县太爷”货真价实,依然牢牢掌控着平安县的政治局面。在具体人事安排上,一些有共青团、计委、交通局工作经历又和他关系密切的干部明显得到重用。譬如,县团委书记丁嘉华调任苏湖镇党委书记,计委副主任雷晓明提拔担任县科委主任,交通局副局长邱勇提升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

五月五日是星期天,县委大院一反往常的冷清,热闹起来。县委组织部的干部全体加班,兵分几路宣布领导调整。送袁晋鹏去向阳镇的是挂点领导刘金钟。此前,刘金钟和管冲找他谈话。管冲告诫他,要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切不可因为少年得志而忘乎所以。管冲甚至说,对于有些人来说,少年得志是迈向成功的阶梯,但也有些人因福引祸,酿成人生的悲剧,希望你好自为之。管冲的话引起他的深思。他知道,管冲爱护他,才如此直白地告诫。事实上,参加工作几年来,他耳闻目睹不少青年才俊风帆未举便折戟沉沙。这些人前期工作任劳任怨,可一旦到领导岗位上就妄自尊大,脱离群众,听不进一点反对意见,以至于众叛亲离。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