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都没看到若萤了,也不知道那孩子在忙些什么,日子过得好不好呢?
这些放心不下,终于在母女相见的那一刻,全部消失了。
对于这次的见面,若萤也是欢喜得很。尤其是看到母妹的形容,并不曾给这府城的人比下去,她的心里暗暗地就涌上了骄傲。
她欣赏母亲的这份心计,精细而不做作,从容得就像是生来如此。
看得出来,母亲是下了功夫的。
若苏和若萌都做了新的衫裙。衫子是一水的杏花粉,裙子是水烟灰。以烟霞色的腰带作为点缀。
腰上垂着小小巧巧的绣花香囊,垂着五彩丝穗,绝对是耐人寻味的上等绣品。
因怕两头天凉,两人的春衫外又各加了一件萌色卷草纹通领桃花底色的素绢长比甲。
若萌戴了一只五彩缠丝的新编项圈,挂着一把银锁,垂着几颗米粒大小的银铃。
若苏面上没有什么插戴,但在举手之际,手腕上便会有一把五六只虾须银镯子泠泠作响,清脆悦耳。
姐妹俩梳着一般无二的双丫髻。薄薄的额发掩着若隐若现的光洁额头,倒把待嫁之年的若苏生生地减去了好几岁。
至于叶氏本人,也妆扮清丽。一反当下流行,未戴狄髻头面,只在脑后挽了单髻,簪了三四枝花型简洁的素银簪子。
身穿月白色四君子地妃红掐牙的交领小袖大袄,下着素面绣彩蝶底襕的白绫马面裙。不经意间,或可见一点里面的胭脂红色素绢膝裤。
娘儿仨坐在红云似的海棠花树下,一派天然雅致,毫无臃肿累赘之感,反倒比那些盛装浓抹的华服丽人更应景儿。
对面的若萤看得暗暗点头,默默为母亲的聪慧叫好。
都是以看花踏青为名,出来搞攀比、竞争的。说实话,三房在这种事情上,完全没有比拼的资格。家里甚至都不能给母亲整治起一副完整的头面。
但是母亲却很懂得扬长避短。她避重就轻、去繁从简,以一副自然形容面世,赫然就有了鹤立鸡群的效果。
比不了富贵,比机巧如何?
这样的一幅形象所透露出来的“与世无争、风骨卓然”,真是能够一洗满目浮华、遍地庸俗。
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
是啊,比什么?再有钱有势力,在这济南城里,你还能越过鲁王府去?
庸人自扰不自知,只会给明眼人当笑话看了去。
看到她目露欢喜,叶氏禁不住微笑了。
她是在一刻时前才与若萤相见的。多时不见,她觉得自己的二女儿似乎变了不少。长高了,也胖了,面皮看上去白净多了。显而易见,孩子在外头没有受苦。
尤其是身上的那股子清冷的意味,也淡了一些,看上去倒比以前可亲多了。
就是仍旧不修边幅,不要好。明知道这是个好日子,也不肯换身好看点儿的衣裳。离家时穿的夹袄,居然还在身上。问她热不热?说不热。还好,里头只穿了个单衫。
可是,这都几月份了?叶氏严重怀疑,待会儿大太阳上来了,她会不会热出痱子来。
孩子嘛,不大懂得这些事情可以理解。可她那几个老大不小的朋友,就没一个肯上心的?就不会提醒提醒她?
想到那几个大孩子,叶氏眉心里的暖意更浓。
要搁在以前,她很介意若萤跟些男孩子混在一起。但是,自从收下徐家的定金,再看徐家那态度,竟是毫不担心若萤会给徐家造成困扰,相反,对于她的人际交往似乎很认同。
既然亲家都没啥意见,她自然就可以放心了。
刚才,那几个孩子都过来拜见她了,也给若苏若萌姐妹行了礼。
穿绛红道袍的是李知府的二公子,活泼泼像阳光里的葵花,能给他暖化掉。性格也爽快,却不粗鲁。夸了为娘的她“竟然这么年轻”,夸若苏“我怎就没有这样一个妹子”,夸若萌“像小仙女一样”。
嘴巴甜,人真诚,怪不得听说他的朋友乌泱乌泱的。世上的人,谁不爱听好话?俗话不都说了吗?“伸手不打笑脸人”。
穿柳青色道袍的陈艾清,据见过陈指挥使大人的若萤说,爷儿俩无论是长相、外形、还是气质上,都如出一炉。
叶氏自问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可在面对陈公子的时候,仍不免有些心虚。
也不知道为什么若萤为什么没感觉到,反倒将那个冷面冷清的陈公子觑得跟浮云微风似的。时不时地还要刺一下、撩一下。
叶氏担心的是,陈公子的脾气或许不怎么好,若萤这么个挑衅法,哪天会不会激怒他,挨一顿揍?
不比不知道,这陈公子的话,直是比柳静言的话还少。
可是这两个人又有所不同。并肩站着,一个冷,一个暖;都像是高高的山顶,一个积满白雪,一个堆满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