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吆喝着,一边把若萤的棉鞋拎到了炕边杌子上,那两只眼却直只管盯着窗外看。
若萤原本是不打算挪窝的,但见她兴冲冲的,实在是不忍扫了兴。
就在她提起鞋子往脚上套的时候,香蒲忽然低低地叫了一声。
“别说全给打发了,还有一个!”
……
爆竹声中一岁除,宝炬银花喧夜半。
说起这爆仗的由来,可是历史悠久。据《神异经西荒经》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
这也许是最早的关于爆仗的记载。
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宋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凌空爆响。
小小一枚鞭炮,其制作过程可不简单。大体来说,包括三部分:炮身制作,火药制作和引线制作。
炮身制作要经过裁纸、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筒、钻孔等十多道工序;
火药的制成则要经过造硝、冲硝、磨硝三个步骤;
最后,经过造纸、割引纸、做引,制成引线。
这细密的辛劳与郑重,只为了刹那绚烂,将有限的生涯最大化驻留在别人心中,成为永世眷恋的光华。
生涯如此,可叹可佩。
在喧天动地的繁华中,若萤背立西风,抄手而立,面沉似水。
无数璀璨的星火铺天盖地层层叠叠,却一粒都渗不进她的眼睛里去。
在她看来,钟家的过往,竟比这普天同庆的节日还有趣儿。
关于钟家,香蒲所了解的显然比母亲要多的多。只是在人前,香蒲一向不大敢说话。按照她的脾气,要她保守秘密,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所以,她一直在等待机会,能够与香蒲单独相对,能够让她敞开心扉,透露出更多她不了解的信息。
她从来就不相信,老太爷对待父母的态度,是生来就开始的。凡事有因必有果。她要做的,就是最大可能地还原事情的真相,挖出深层烂掉的根须,最大程度地修复世间的各种残破,包括亲情,包括友情,还有爱情。
当别人认为那都是无可挽回的最终结果时,她必须要保持冷静,动用自己的能力,改变一切有可能改变的事实。
人之一生,何其短暂,一味顺从,并非她的处世意愿。
如同这漫天烟花,以一刹换永生,这就是值得的事情。
包括香蒲在内,钟家的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从上到下,包括原本是庶子的老太爷,包括各房的主子,甚至是一个清洁净桶的马婆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任你布下天罗地网,终究还是会有漏网之鱼侥幸逃脱。
马婆子是吗?
一个两面三刀的老妇人,作为老太太的心腹,暗里却跟钟若芝眉来眼去。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狡猾,才让她得以从很多年前的那场兄弟之争中,留存下来吧?
如果不是香蒲告知,真不敢相信,马婆子竟然是钟家二太爷屋里的人。
貌不惊人的马婆子,不但伺候过二太爷,在主人去世后,竟然又留在了薛姨娘身边。
伺候过两任主子,始终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个人,终于,在指证薛姨娘品行有瑕的事情上,展露出头角来。
没错,当初咬定薛姨娘跟别的男人有染的下人之中,就包括马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