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对于李亨态度的逐渐转变,李非其实也有心理准备。历来君臣之间,互相防备之心自古皆有,所以也就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他在乎的是太子和韦坚之间关系的逐渐亲密。
太子李亨越是倚重韦坚,将来就越不可测。
王忠嗣收到太子军令以后,便开始在周围搜寻叛军的踪迹,可那些人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经过了半个月马不停蹄的寻找,连个人影都没看见。王忠嗣也不敢耽搁太长时间,补充的粮草一到,直接启程,只不过在沿途加强了防卫,再次向着小勃律进发。
这一轮风波过后,政事堂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地方州府送上来的公文也少了很多。因为新政的关系,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快速的改善。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在打掉各方的阻碍过后,经过了初期的挣扎,接着就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国库的收入开始剧增,茶叶、瓷器、丝绸、珠宝玉器等等奢侈物品的交易极为热络,相关赋税的收入也相应水涨船高,杨国忠虽然丢了相位,但玄宗那里的花销还是由他主控。看到国库逐渐充盈,杨国忠为了取悦玄宗,对于内库的花销更是肆无忌惮,极尽奢华之能事。
此时,王维已经在兵部任职超过两个月,李非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便直接上奏,说幽州一直没有按察使,举荐王维赴任。玄宗知道王维和玉真公主的关系,以为是公主的意愿,连想都没想,直接同意了。确定之后,李非才跑去玉真观,向玉真公主说王维在兵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太子有意提拔,让他赴任幽州按察使。玉真公主考虑到太子储君的身份,也只好无奈点头。
到了最后,李非才向太子奏报,说幽州那边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制衡,自己经过长久观察,王维就是不二人选,太子也随即认可。而王维本人早先就一直在各地游历,如今派给他一个实权职位,也没有推脱的理由。很快,王维从长安启程,前往幽州赴任。
这波短平快的反向操作,李非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另一方面,杨国忠的努力就有了回报,在受到责罚仅仅四个月后,就又被召到了华清宫陪驾,当李非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那根弦一下子紧绷了起来。
杨国忠被免去相位之后,左相一职始终无人接替,尽管太子之前有过暗示韦坚接替,但李非始终不予举荐,太子自己因为太子妃的关系,担心玄宗多疑,也不敢提,于是左相一直空缺。到如今,杨国忠声势再起,回归相位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李非反复衡量之后,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此时,玄宗看天下兴盛,召太子觐见,说太子监国有功,加封齐王,允下发监国旨。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王爵之中,以秦、晋、齐、楚四王为贵,这其实就是向天下宣告,太子李亨之位,已然无可撼动,离登大宝之位只差一步之遥。除此之外,太子也可以以监国之名下旨,代玄宗发声。
此前只有太宗李世民有过这样的待遇,其实就是给了太子一个准皇帝的身份。
太子欣喜若狂,认为皇位已经唾手可得,整个人的气势一下子昂扬了不少。李非基于自己对玄宗的了解,认为此事不会这么简单。玄宗虽已年逾花甲,但耳聪目明,身体康健,远不到退位的地步,突然给了太子这么大的权力,有些不正常,于是李非劝解李亨:
“太子殿下监国不到一年,陛下如此看重可喜可贺,但越是如此,太子应越是低沉些好。”
“怎么,李相是觉得这只是父皇的又一次考验吗?”
“我只能说天威难测,太子当戒骄戒躁,需更加的收敛自己的言行。”
太子脸上已经露出一丝不悦,直接回道:
“这个右相就不必为我担心了,我自有分寸。”
话音刚落,一旁的韦坚再次发话:
“陛下已经封了太子齐王,可下监国旨。应是暗喻当年高祖对太宗之举。太子一直行事稳健,毫不张扬,这些本无需右相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