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李非把神明说给他的那些东西换成自己的语言,又拓展了一部分内容,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三千字的长文,然后交给了高力士。没想到高力士看后,一脸的惊愕,对李非说道:
“李非,你这可不叫新政,你这叫乱政,圣上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高将军,我这些都是神明之言,如今韦坚和杨国忠二人极力迎合圣上要开启战端,我看圣上心意已决,我再阻拦便是自讨苦吃,如今国库空虚,若是战事一旦持久,高将军可明白后果?实不相瞒,去年冬日全国冻毙者至少十万有余,唯一将此事挑明的相州刺史被圣上赐死,自此以后,恐再无人敢直言进谏。此外,北方战事频繁,大量流民南下,但地方官员根本无人上报,具体数目到底多少谁都不知,一旦这些人聚众揭竿而起,这可比李适之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李非!万不可胡言!如果这些话被圣上得知,必治你妖言惑众之罪。你这新政之中,让官府把一切放开,甚至分发官田,恐怕会更乱!商户之中鱼龙混杂,多是投机取巧之辈,若官府不加干预,不知道他们能做出什么逆天的事情来。我只是好心提醒,你若强求,我只好把这份奏章呈上去,”
“我写的这些办法都是神明授受,即便圣上不允,我也只能力荐。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唐陷入泥淖之中无法自拔,将军,重疾猛药,如今圣上不理朝政,那就任由事态发展到不可控制吗?幽州的安禄山还在虎视眈眈,如今再穷兵黩武,大唐危矣!”
李非言辞极为恳切,高力士叹了一口气,又端详了一遍李非的奏章,然后对李非说道:
“老奴就再帮你一次,我会先把奏章压下,试探着看圣上的态度如何,你过几日再来找我。”
另一边,杨国忠主动请缨,向玄宗请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讨伐吐蕃。玄宗起始有些犹豫,但杨国忠摆着胸膛保证必胜,玄宗这才同意。
杨国忠胸无点墨,又对调兵遣将一窍不通,自然有些心虚,便试探着向李非征求意见,李非对杨国忠说道:
“杨相既然已经领命,那这场战事自然就由你全权负责,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要学我单凭一人之力,兵部郎中屈海曾跟随安禄山征战多年,熟悉吐蕃的战法,你可以把他作为你的军师,以防失策。”
杨国忠一听,如获至宝,立即就把屈海从兵部直接拉到了政事堂。
屈海受宠若惊,杨国忠还当着李非的面对屈海说道:
“你是李相专门从兵部要的人,足以见李相对你的重视,若能充分发挥你的才能,我愿和李相一起向圣上举荐。李相,你看如何?”
李非本来就是这样的安排,正中下怀,立即回道:
“如今兵部侍郎空缺,不如你直接奏请圣上,让屈海暂时代领兵部侍郎一职,若是有功,便可以扶正。”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杨国忠连连说道,然后转身离开了政事堂面圣去了。
李非回头看了一下韦坚,问道:
“不知韦相觉得有无不妥?”
“既然是你李相看中的人,怎么会有差错。只是,屈海跟随安禄山多年,李相没有一丝介怀吗?”
李非明白,韦坚这是在敲打屈海,意思是李非历来和安禄山不睦,这次突然来这么一手肯定有所图。他又如此直白的在屈海面前挑明李非和安禄山的矛盾,看来他心中也对自己的这个举动有所怀疑。
“为国之事,怎可徇私情,韦相多虑了。”
李非以一种非常平淡的语气说道。
+++++++++++++++++
下辈子
“就是那个刘香梅刘校长啊?这才几年,你们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