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澜赶到时,康斯坦丁正靠在椅背上,手里端着一杯浓缩马蹄铁,神色不豫。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不满意gb家的咖啡。”
“心情不好,再满意的咖啡也拯救不了。”
李澜瞄到他咖啡杯外沿附着一层细小透明的水珠,紧紧皱起了眉。
“你加冰了?”
“亲爱的,没有这些冰块压抑我心中的怒火,我早就发疯了。”
“你以为你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金刚不坏之身?你再折腾你的胃,疼起来有你好受的。”
李澜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康斯坦丁,叫来侍应生把他的咖啡换了下去。
“是不是电影出了问题。”
康斯坦丁深呼出一口气,咬牙切齿的说道:“上映日期被推迟了。”
“然后呢?”
李澜等着他下文,如果只是简单的延时上映问题,康斯坦丁不至如此焦躁和愤怒。
“该死的比沃格拉夫!一群不识货的蠢猪,他们让我把电影剪成四本!”
康斯坦丁大声咒骂,手背上的青筋和眼球表面的血丝因为主人的愤怒而越发明显。
李澜愕然,原来如此,难怪康斯坦丁那么大的火气。
近年来,康斯坦丁对电影摄制技术的追求使他不愿局限于单本影片的长度,开始向更加复杂的剧情长片发展。
随着多本影片在美国的逐渐兴盛,比沃格拉夫见有利可图,便允诺康斯坦丁拍摄两本的电影。
1912年,康斯坦丁在加利福尼亚州拍摄了三部两本影片,却在上映时遭遇法国电影《伊丽莎白女王》、意大利电影《庞贝城的末日》《我的爱情不会死》等影片的冲击而默默无闻。
从技术层面来讲,欧洲这些电影远远比不上康斯坦丁的电影的水平,但是大制作大场面带来的大片效应却让它们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以《庞贝城的末日》为例,意大利片场不得不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的拷贝母带才能赶上发行的需要,五万美元的投资为制片方带来了大约二十倍的回报,比沃格拉夫无疑受到这种“以小博大”的刺激,康斯坦丁拍摄《伯修利亚女王》的素材足以凑成一部长片,公司却只让他剪出一部四本影片。
甚至因为康斯坦丁的严格要求,《伯修利亚女王》的最终成本达到三万六千美元,超出预算一倍,比沃格拉夫的负责人决定将他升职成不参与具体拍摄的制作总监。
同时为了迎合长片走红的需求,比沃格拉夫和剧院制作人约瑟夫·厄尔兰格签下协议,翻拍他们的舞台作品。
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康斯坦丁。
“那你打算怎么办,和比沃格拉夫硬碰硬?”
“我才没那么蠢。”
康斯坦丁自嘲道,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来。
“我已经和联美信立的老板艾特肯达成协议,以独立制片人兼导演的身份加盟他们公司,年薪五千美元,除了常规作品,每年我有拍摄两部自己的电影的机会。”
“很优待的条件,那你怎么还是闷闷不乐的?”
“当初我请你担任《伯修利亚女王》的女主角,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现在电影被剪的乱七八糟,你的银幕处女作算是被我毁了,我能开心的起来才怪。”
“就这点事?”
李澜哭笑不得,她从来不知道有“片场暴君”之称的康斯坦丁还有如此敏感细腻的一面。
“咱们这个圈子哪有一开始就顺风顺水的,你当初的理想还是成为剧作家呢,四处碰壁之后,现在不也成了知名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