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养殖场、宿舍、试验田,所有项目有条不紊的进展着。
菜地也没有耽误。
最近天气回暖,正好育苗工作暂时没那么紧了,谭小絮亲自带着种菜班的人,到大田里种菜。
先把系统奖励的棉花种子和葵花种子种下去。
这两样种子的来历,谭小絮都推到高指导员身上,说是让高指导员跟总场那边要的。
高指导员的脸有多大他们都是知道的,几十斤种子,根本不在话下。
所以也没人产生怀疑。
棉花种子总共有十公斤,种了六亩。
六亩地的棉花不算多,但给职工们添床新被子、添件新衣服是足够用了。
陶斌他们六个从劳改农场带出来的被子,又脏又破,硬的跟铁片一样,没法过冬。
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给他们添置新被褥、新棉袄。
一个合格的队长,不仅要完成上面下达的任务,还要解决职工们的衣食住行,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职工们提供富足的生活条件。
大家吃饱穿暖,有住的地方,不用为生计发愁,才能安心投入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种完了棉花,又把五十斤葵花籽种下了。
葵花种的比较多,足足种了五十亩。
也不知道这个葵花种子每亩产量有多少。
连队老职工也种过葵花,但都是自己家房前屋后种几棵,秋天收了,留到过年炒了,给孩子当零嘴。
从来没有这么大面积的种过葵花。
所以没人知道七十年代葵花的亩产是多少。
汤玉梅也不知道。
为此,谭小絮特地跟钟宝泉请教。
钟宝泉给了一个让谭小絮大跌眼镜的数据。
好的情况下,葵花每亩地的产量,大概在两百五十斤左右。
如果当年发生病虫害、或者遇上干旱洪涝,那就没法估计了。
减半,甚至绝产都有可能。
谭小絮没想到葵花产量居然这么低。
难怪,七十年代,城里只有过年才会有瓜子卖,而且定量。
实在是种的太少、产量又太低。
想磕点瓜子那么难。
谭小絮开始期待,系统给的葵花种子,能收获多少瓜子。
如果按照钟宝泉给的数据,每亩产量250斤,她这五十亩,预计能收12500斤。
多收一斤都算意外之喜。
所有生产项目有序推进。
职工们的伙食,也没落下。
没有野猪可以吃了,谭小絮让高毅松组了个打渔小组,让高毅松带着秦耀、巴坦、汤小鹏,总共四人,到河里打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