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菜根谭经典名句围炉夜话 > 第22章(第3页)

第22章(第3页)

【译义】兄弟彼此为师为友,伦常之乐的极致就是如此。家规如朝廷一般严谨,由此可知家法严厉。

【评析】兄弟相互为师友,是在手足亲情上再加上了师友之情。兄弟本是同根生,先天上已是不可分,应当相亲相爱,而在后天上,兄在人生经验上,可以为弟之师,而弟又处处礼敬兄长,互为挚友。人间有种种情意,兄弟之情是少数最值得珍贵的一种。兄弟阋墙无非是既不能念及先天的血肉相连,又不能在后天互为师友,以致为一些小事而起纷争,可不叹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古时十分重视家教,因为这关系着子孙的贤与不肖。所以把家规与国法并列,以示其严。《后汉书》邓禹传云:“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可见庭训家规,如同朝廷律法关系着朝廷的盛衰,家法也关系着家族的兴衰,子孙的成败,不可不慎。

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原文】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注释】幸逃:侥幸脱逃。

【译义】明明知道而故意触犯国法,岂能侥幸地逃避法律的制裁?平白无故地取人财物,偿还的要比得到的更加几倍。

【评析】暗犯国法,迟早会被人发现而受制裁,何况是明犯。明知国法而故犯,无非是权势之徒,或是意图侥幸。权势大者岂能大于一国之民?侥幸一时岂能侥幸长久?千夫所指尚且要死,何况一国之人都弃。今日有经济犯逃亡他国,以为得计,终日躲躲藏藏,不能叶落归根,形同放逐,褴褛于他国詹下,一旦遣送回国,更是身败名裂,何来侥幸之有?

白得人财,便是不当得而取之,自己并未付出一点血汗,便拿了他人努力的成果。你自得,必有人蒙不白之冤,这种冤枉岂能不索偿的?社会上有公道,国家有法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是正理。平白取人钱财,于理不合,多半不容于法。如果这是坏人对你另有所图,这财又岂是好消受的?只怕到时付出的代价比法律所偿者还要

重呢?

友以成德,学以愈愚

【原文】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学以愈愚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

【注释】孤陋寡闻:学识浅薄,见闻不广。愈:医治。

【译义】朋友可以帮助德业的进步,人如果没有朋友,则学识浅薄,见闻不广,德业就无法获得改善。学习是为了免除愚昧的毛病,人如果不学习,必定愚昧无知,愚昧的毛病永远都不能治好。

【评析】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人的心灵也是不同的,而且既无法看清自己,也无法看到自己的背面。交朋友不仅是为了不寂寞,也是为了知道自己的缺点,明白世间各种不同的心灵。每一个人生命的经历不同,但是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生命。

朋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朋友可以增长我们的学识,拓展我们的见闻,但最重要的是,朋友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背面,帮助我们做一个更完整的人。同样地,我们对朋友,也应该具有这样的情分。

人之所以求学问,就是为了避免无知。无知通常与愚昧同在,愚昧对事理而言是一种毛病,无知对人间而言也是一种病,许多灾害起于无知,许多事情坏于愚昧。人求知识,便是给无知和愚昧吓怕了,所以要治愈它。不肯求知的人,就好像永远见不到阳光的土拨鼠一般,只能活在黑暗之中。

浪子回头金不换,贵人失足损于德

【原文】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

【注释】浪子回头:浪荡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译义】浪荡人若能改过而重新做人,仍可做个无愧于心的君子。高贵的人一旦做错事,连庸愚的人都要嘲笑他。

【评析】浪子回头,是向上,因此可以原谅;高贵之人失足,却是堕落,因此要遭到嘲笑。所谓“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的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的清苦俱非”。这并不是说看人只看后半段,年轻时便可荒唐胡为,实在是看一个人是立志向上还是堕落。肯向上,无论他过去如何,总是值得嘉许;趋下流,无论原先如何高尚,都是可耻的。

“贵人失足”,“贵人”并不是指富贵,而是指品德而言。“失足”则是品德上有了瑕疵,做出于道德有损的事。浪子回头,可令天下人原谅;贵人失足,却教庸愚人嘲笑。这是鼓励天下浪子要改过自新,勉励有德之人坚持到底,否则回头于名无益,失足于德无损,又何必有浪子和贵人之分呢?然而贵人失足,也不妨早些回头,人们还是会原谅他的,因为毕竟他又向上了。失足可以爬起,只要爬起后不再失足就好。就怕失足后赖在泥浆里不肯爬起,或是不好意思爬起,那么令人笑死也是自讨的。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济于事

【原文】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济于事,此唐史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

【注释】揭诸座右:题在座旁,作为警惕自己的格言。

【译义】如果事前有忧愁,在做的时候就不会有可忧的困难出现,若是事到临头才去担忧,对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帮助了,这是唐史上李绛所讲的话。这句话具有警惕人的意味,可以将它写在座旁,时时提醒自己。

【评析】许多事情如果不事先考虑可能遭遇到的麻烦,而加以准备的话,等到做时碰到困难,补救已经来不及了。为什么呢?一方面事情本身像流水一般是不停止的,时机稍纵即逝;另一方面,有些困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解决,一时之间如何能将这些条件凑齐呢?通常当你把种种条件集中起来时,事情已经无法挽救了。

就如国防,如果一个国家在平时不在国防方面努力,作种种准备的话

,等到兵临城下,再去削竹制弓,便太迟了,也许连竹子还须重新种下才有呢!我们经常可以在书中看到一些警句,足以作为日常生活行事的依循,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不妨将它写在座右,时时拿来提醒自己。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

【原文】东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注释】东坡:苏轼,宋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有《苏东坡集》、《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

【译义】苏东坡在《志林》一书中说:“人生要耐得住贫贱是容易的事,然而要耐得住富贵却不容易;在勤苦中生活容易,在闲散里度日却难;要忍住疼痛容易,要忍住发痒却难。假如能把这些难耐难安难忍的富贵、闲散、发痒,都耐得、安得、忍得,这个人必是个已有相当修养的人。”我认为像这么精要爽直的言论,足以让我们深深去体会,正适合在朋友相聚时提出来讨论,增加谈话的内容。

【评析】富贵而难耐者,在于不能安于富贵,因为人的欲望

永无穷尽。而贫贱的人既已一无所有,自然欲求就少,能自得其乐。人在勤苦中,生活被工作充满了,根本想不到其他的问题,一旦闲散下来,时间多了,如何将生活安排得妥当,就不容易了。因为勤苦时是被动的,闲散中却要主动安排。快刀斩麻易,抽丝剥茧难。痛之易受在于其明快,痒之难忍在于其犹疑不定。能在富贵中不失其志,在闲散中心有所安,在犹疑不定中不被牵引扰乱,必然是有相当修养的人才能做到。像这些沁人心腑的良言,可以在朋友相聚时作为谈话的题材,使彼此都欢喜受益,总比谈一些无意义的事要好多了。

兵应者胜而贪者败

【原文】敌加于已,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注释】利人土地:贪求别国土地之利。

【译义】敌人来攻打本国,不得已而与他对抗,这叫做“应兵”,不得已而应战的必然能够得胜。贪图他国土地,叫做“贪兵”,为贪得他国土地而作战必然会失败,这是魏相论用兵时所讲的话。然而岂止是用兵打仗如此呢?凡是人事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也是如此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