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百余人唐军骑兵,打着“李”字旗号,从侧翼的山坡后面出现,队形严整,没有着急提速,而是缓缓前压的时候,禄东赞绝望了。
唐军始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兵力不足。面对二十万大军,区区数千人的唐军,在装备差距达不到代差的情况下,很难正面抗衡。这是一个军事常识!
当然了,也有例外就是了,比如某石油土豪国的军队,一水的五大流氓出品的高档货,正规军被民兵怼的丢盔弃甲。
禄东赞作为吐蕃赞普麾下头号智囊,临危受命,组织各部撤退。事先就判断到一个问题,唐军既然能潜入放火,就能潜入侧后阻击。这个规模不会太大,不然很容易暴露目标。
这是也禄东赞一开始不着急跑路,而是打着王旗收拢一些忠心程度较高,建制还算完整的军队的目的所在。禄东赞算准了,唐军一定不会就简单的放一把火就算了,肯定会在退路上截杀吐蕃军。
果不其然,刘兰挥军杀出,禄东赞立刻组织反击,困住了刘兰。达到这一目的之后,禄东赞没有着急撤退,想让更多的部队撤出去,他就必须留下啦,用王旗约束和激励各部。有一个担心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唐军的兵力,并不是战前侦查的那样,只有一营边军和千余府兵。如果这个担心成立,那么唐军在侧后两个方向的阻击,一定不止眼前这区区千人,应该还有更多的唐军
存在。
果真如此,禄东赞临危不乱,处心积虑的把更多部队带回吐蕃的计划,就必然破产。
如果不是禄东赞及时的挡住了刘兰,吐蕃大军有序撤退提都不要提,早就乱兵四散而逃。
但也仅仅是勉强维持,整个吐蕃大军现在就是绷紧到极致的弦,再加一根稻草就会被压垮的骆驼。如果李诚立刻不顾一切的发起攻击,对于禄东赞来说是并不是坏消息。
因为有个词叫做“困兽犹斗”,但是李诚没有,而是仅仅带着一百骑兵突前,在距离五百步之外停下了,队列严整,就像一只猛兽,远远的盯着猎物。
禄东赞暗叫不好,这支唐军的举动,妙就妙在这一停,这个位子上随时可以发起攻击。禄东赞立刻抽调了一支千人队,在山脚下列阵,与这支百余人的唐军骑兵对峙,再三叮嘱补得发起主动攻击。
但是很快禄东赞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因为又有一支唐军出现了,也是百骑,同样是缓缓的出现,跟在之前的唐军骑兵后面。接着,第三个百骑出现了,第四个百骑出现了。
吐蕃溃兵最后一点勇气,随着一支又一支唐军百人骑兵的出现,开始出现了慌乱,本来就不是很有序的场面,彻底的混乱了。
李诚的兵力太少,被堵在这一段的吐蕃大军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如果溃兵是毫无秩序的乱跑,这一千人往前冲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现在,基本的秩序还在,还是一头往前冲,结局就只能是刘兰那样。
所以,只能打心理战,为此李诚还不得不对禄东赞表示一下敬佩,不愧吐蕃豪杰之士。如此乱局,还能支撑住这样一个局面。
王旗下的禄东赞痛苦的闭上了眼睛,火攻是毒计,眼下这一招,则是更为狠毒的招数。这么说吧,禄东赞很清楚唐军的数量不多,但是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的吐蕃军队其实就一个念头,跑,跑回吐蕃去。之前困住了刘兰,还有王旗约束,各部落的人马还算能有点秩序。
李诚出现之后,秩序就开始松散了,一支又一支的百人骑兵队的加入,锥型阵一点一点的完善,传递着一个心里暗示,唐朝的大军来了,似乎下一息就会赶到。
第十个百人骑兵队完成列队,后面又出现一面旗帜的时候,山谷口的吐蕃溃兵,崩溃了!被围住的刘兰部看见李诚出现的瞬间,士气大振,同样改防守阵型为攻击阵型。
“跑啊!唐朝大军来了!”不知道是哪个人喊了一嗓子,造成了雪崩!
所有吐蕃军队都在往前挤,狭窄的山谷口瞬间乱作一团,维持秩序的士兵都被挤的东倒西歪,怎么喊都没人听。
禄东赞痛苦的闭上眼睛,下达了一道无奈的命令:“撤吧!”禄东赞给自己选了一个不错的位置,王旗大家可以看的见,但是他想撤也随时能撤出去,这是个聪明人。李诚举起了横刀:“诸君,建功立业,正当其时!杀!”一声怒吼,战马开始小跑,做好提速的准备。李诚这边一动,对面山坡上的刘兰也下达了攻击的命令:“上报君王,下安黎民,马上封侯,封妻荫子,
就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