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太和殿内弥漫着一股庄重而严肃的气息。
皇帝武文彬端坐在龙椅之上,眼神有些无聊地扫过下方的文武百官。
他们一个个神情肃穆,恭敬地站在那里,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武文彬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对于这些日复一日的早朝仪式感到厌烦。
他觉得这样的形式主义实在无趣,只是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得不忍受这种繁琐的仪式。
此刻,文武百官们正纷纷上前,向皇帝禀报着华国近日来的各种事务。
有的大臣汇报着国家的财政状况,有的则讲述着地方上的治安情况,还有一些人则谈论着外交政策等重要议题。
然而,武文彬却并没有认真倾听这些报告,心思早已飘到了别处。
他对这些事情毫无兴趣可言,反正每当有官员询问他的意见时,只要不涉及根本问题,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将责任推卸给范仲淹。
毕竟,这位贤相能力出众,处理政务得心应手,让武文彬省去了许多烦恼。
宋朝的政治体制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中最显着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
在职官制度方面,中央集权的程度极高,百官的权力被分散,同时重视文官治理,抑制武官的权力。
宋朝的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北宋时期,元丰改制之前和之后分别形成两个不同的阶段;
而南宋时期则自成一体。
在宋代,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分别掌管着政治、军事和财务三大事务,宰相的权力被枢密使和三司使所分割。
因此,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三者之间的权力相互制衡,互不统属。
这种中枢官制使得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但也导致了大量官员无事可做。
三省六部经常发生更迭,而真正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则是所谓的"宰执"。
武文彬心中明白,这样的官制虽然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稳定,但也容易造成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权力斗争。
很多官员都是深知官场的复杂与险恶,因此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
这样一来大多数官员都会不干正事,尸位素餐。
武文彬登基后,他深知前朝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因此,他决心彻底推翻旧制,重新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官员体系。
为此,他与众多文臣谋士们共同精心研究、深入探讨,并耗费了大量时间才得以完成。
首先,这套新的官员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便是中央机构。
武文彬身为皇帝,自然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手握最终决策权和领导权。
此外,为了确保全天下军民对自己的绝对忠诚,他还特意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对外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强化民众对皇权的认同。
接下来,便是整个皇朝政治权力的核心——内阁。
而在内阁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当属首辅大臣,亦被称为丞相。
这位首辅大臣堪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地位显赫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