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许慎是同盟,自然明白许慎迁都的用意。
但同时也清楚,迁都的影响,这动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的蛋糕,而是无数人的利益。
如果将都城迁都临安,或许还有人赞成。
毕竟临安近海,商业活动发达,比建康更为富庶。
可武昌有什么?
这些年,除了作为一座军事重镇发展外,其余各项配套措施都没有。
哪里有待在建康舒坦。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地方官员也向朝廷上递奏折,请求皇帝三思而后行。
在沿海平倭的张绍,是大周最近的风云人物,他代表太子也向武昌的临时中枢递交奏章,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襄阳的韩愚,却是出奇的冷静、克制。
镇守襄阳多年的他,随着岁数的增长,越发感到襄阳难守。
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襄阳距离建康太远。
很难及时获得朝廷的支援。
如果朝廷将京师迁至武昌,那么襄阳防线的压力,至少会减少五成以上,甚至更多。
完颜匈想南下攻城,也要掂量掂量。
因此,哪怕韩愚知道朝廷内外的反对声一片,也还是保持了沉默。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在川南、川东等地围剿红巾贼的糜业,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对此事发表看法。
早年间,他带兵在武昌驻扎过,也曾研究过大周无论是想要收复失土,还是固守南土,以武昌为根基,都是上上之选,远在建康、临安之上。
只可惜,永安、光烈二帝都是刚愎自用之人,根本听不进其他声音。
武昌城外。
大营之中,王焱、靡阳、赵忠等人围坐在饮酒,哪怕如今已经进入了三月。
可仍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
“焱哥,你对陛下打算迁都这件事怎么看?”
靡阳抿了口酒,将目光投向王焱道。
王焱嗤笑一声道:“我能有什么看法?迁都事关大周未来的战略决策,岂是你我可以随便议论的!”
“就是问问你的看法,回答的这么官方作甚!”
靡阳不满的翻了个白眼。
自从柴辰、高嵩等人伏法,许慎掌握武昌的临时中枢后,王焱、赵忠几人都觉得许慎下一步就会对他们下手。
毕竟王焱当初可是拒绝了许慎的要求,没有带兵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