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身在华夏院,对于网上关于他的议论,都一一看在眼里。
何容发表在《京都生活报》的稿子,他也仔细看了一边,只觉得这女记者太懂得煽情了,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九月初前面三五天,都是高校报道时期,到了学校,报道完毕,就无事可做了。就等人齐的时候,班主任召集开会,到时候大家自我介绍一番,认识一下,就准备开始军训了。
这期间,苏文本打算把校园仔细逛那么一遍,熟悉熟悉环境,没想到因为议论事件他成了一个小名人,很多同学慕名而来,想要结识他。
特别是同届的新生,这些同龄人非常夸张,有的拿着他的作品,找过来要他签名。对于签名,苏文并不陌生,在东广行省的时候因为几场签售,他都签出恐惧症来了。
好在这样的新生并不多,而且又多是其他行省的人,苏文还有几分新鲜,一一应承下来。
签名,与人讨论,谈天论地,纵横古今,搞得103房都成了一个沙龙的地方了。不出意外,苏文是众人的中心,哪怕他话不多,只是时不时应一两句点个头,都让那些找上门来的同学高兴个半天。
大家都是同龄人,作为有志于成为家的年轻人,苏文现在的成绩最大大到很多成名的文人都没有他的成就,这使得他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偶像,大家以他为目标,从而奋斗。
成为中心焦点的感觉如何,只有苏文一个人能领略,同在宿舍的三个舍友看得羡慕不已。
整个103房四个人都是小说创作专业的新生,除了苏文。其他三人肯定想在创作上获得成功,创造出自己的成绩来。
现在看来,苏文先他们一步,而且是一大步,可以说得上是成功人士了,哪怕他只写过三两篇小说而已。
同龄人都有攀比之心。如果只是一般的成绩,他们估计至多只是羡慕,还会不服气,认为自己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可苏文的作品销量动辄过千万册,甚至还获得国内最著名导演的青睐,买来版权,要改编成电影。
如此耀眼的成就,他们就是想攀比都没有那个信心,只能全都化为折服。对苏文报以深深的叹服!
三人之中,马俊武是对苏文最心服口服的人。
他也是出过书的人,对于销量有最直观的概念。他的两本书加起来才卖了几十万册,只是苏文一个作品的零头!
差距太大,连比较的心思都没有了。
如果苏文的作品都只是长篇小说或者戏剧,他还不至于兴不起争雄之心,因为这两个体裁是当今华夏最为畅销的类型,也最有商业价值。凡是名气大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写这两个类型的作品成名的。这样的作品。销量高也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苏文还有一部诗集!
相比散文与短篇小说,诗歌在如今才是受众最小的体裁,市面上的诗集,要么是古代名人的古诗词,要么是现代成名已久的诗人的旧作。当代诗人。特别是网络兴起之后,他们的作品就基本上卖不动了。
苏文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个月销量超过一百五十万,最终销量预测为三五百万册。
这等成就,就非寻常人可比了。
马俊武是一个年轻的文人,文青的性格他都具备了。诗集又是最文艺的东西,苏文取得这样的成就,他由喜爱到佩服,再到崇拜。
抱着崇拜与学习的心思,这两三天他都跟着苏文,美其名曰向未来的苏大师交流学习。因此这几天,苏文上哪,他就上哪,十足一个跟班的姿态。
苏文有时候都被他缠得烦了,让他放过自己,马俊武非但不听,还一脸无辜地问跟着成就大的人学习也是错了?
苏文没有办法,只能摇头苦笑,怎么说都是舍友,他愿意跟着就跟着吧。好在马俊武没有很八卦的心思,对苏文的生活琐事没有兴趣,凡是交谈,必论。从戏剧创作到诗歌,再到散文、小说,无所不包。
苏文惊奇地发现马俊武虽然年轻,不过对于很多流派都非常熟悉,信口说来,头头是道。
把马俊武送的两本书仔细看了一边,苏文总算知道他作品卖得不好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