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微信上对面回了个“?”,言简意赅,引人遐思。
但看到这个问号,张研成便感觉自己已经输了。
也是,不管从哪个方向考虑,他都找不到宁为选择大半夜不休息专门打电话调戏他的理由。
于是他又飞快的回了句:“百分之九十的把握?”
“嗯,只有百分之九十!”
“那就干了,明天我还是去研究院请您?”
张研成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在跟宁为聊天时不自觉的用上敬称,在学校里他大概只对自己老板用过这个称谓。
“哪那么麻烦?你们几点去实验室?我到点儿了直接过去找你。”
“我们一般八点就到了,不过还需要些准备的时间,您九点过来就行了。”
“OK!”
收回了手机,张研成长叹了口气。
“咋得了?”室友问了句。
“数学是万能的!”张研成感慨了句。
“神经病啊!”
……
“不是吧?张哥?你真信那个数学博士啊?他昨天下午四点走的,晚上十一点半告诉你问题解决了,随便给你弄个数学模型,你就真信了?”实验室里唯一的研究生小潘正在吐槽着。
主要还是太快了,给人的感觉跟闹着玩一样。
“就是,老张啊,我也觉得不太靠谱,那个宁为是不是跟我们这儿开玩笑呢?昨天在实验室里还跟个好奇宝宝似的,你说懂吧,我觉得是懂点的,但也没那么懂啊!一些仪器的性能还要反复跟我们确认,结果回去一天就说问题解决了,发来的模型还跟开玩笑似的,这是闹呢?”给宁为印象深刻的老徐也在质疑着。
“张哥,我也觉得咱们还是得长个心眼,那个宁为到底靠不靠谱啊?”
张研成笑了笑,只是脸看上去本就苦,这一笑起来就显得有些诡异了:“哦,看来大家今天都挺精神了,那这样,等会宁为来了,我让他直接回去。今天你们一人想一个方案出来,明天我们就按照大家的年纪排序,一天换一个方案来做,做完都不行,直接去跟老板汇报这个项目咱们做不来,咋样?”
这句话一说出口,瞬间没人吱声了。
好吧,其实正在路上走的宁为也在大脑中快速验证着三月的计算是否正确。
昨天在三月完成惊人之举后,宁为再次尝试了更换了一个同类型材料项目,交给三月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这一次他是通过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模糊了其中的数据,来让三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复盘。
然而一晚上过去了,等宁为早上起来的时候,兴冲冲的跑去查看,却发现三月还没有给出结果。查看了后台的整体运算记录,三月已经开始验证自行拟定的第十七套方案。
前面十六套方案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理想的模型结果而被放弃,从第十七套方案运算过程来看,跟宁为脑海中的顺利完成过程也相差甚远。
这如同一瓢冷水泼到了宁为头上。他本以为三月的能力在最优化选择上已经超凡入圣,然而照三月这次表现出的效率来看,他怀疑三月能够快速完成老张这个项目,要么是真的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实验室巧合,要么可能是哪里数据出错,好在宁为对数据本就敏感,又核验过一遍后,大概能判断出数据出错的可能很小。
那么就是实验室巧合了。
然而将一切归咎于三月在拟定实验过程的巧合,让科学的严谨跟不太靠谱的运气结合在一起,这让宁为感觉很怪异,因为他甚至没法分辨出这特么到底是项目组的气运还是自己或者三月气运。
略有些后悔昨天太早通知张研成,不然他还能有几天时间的仔细分析数据做一下计算,再交给三月重新验证一遍。不过担心的情绪到没太多,毕竟成功率还是极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