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梅尔会意的点点头,实际上,他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些懊悔了,这原本就不是他该打听的事。如今的鲍里斯已经不是当初那个34旅的指挥员了,他是整个苏联红军指挥员系统中冉冉升起的将星,是个备受各方关注的重要目标。这么说吧,由他的去向上,甚至可以判断出苏军下一阶段将要加强哪个方向上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情报,打听的多了,很可能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当初在34旅的时候,尤其是在邵尔斯战斗之后,来莫斯科参加宴会的时候,德梅尔就曾经试图与鲍里斯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可惜的是,造化弄人,莫斯科宴会之后,他回到了西南方面军,而鲍里斯则被调去了西方面军,尽管彼此间的联系没有直接中断,但职务上的合作机会却是没了。
现在,鲍里斯已经是上校了,接下来,他很可能会被提升为少将,去指挥一个军,甚至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而德梅尔的级别还没到那份上,两人不可能像在34旅时那样的合作了。
这次来拜会鲍里斯,德梅尔其实也是有目的的,他希望这位老同事能够向赫鲁晓夫同志推荐一下自己,让自己有机会脱离一线部队,进入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
与指挥员的升迁不同,军事委员们升迁最快的地方并不是在一线,而是在军事委员会内部,毕竟那里离着领导更近一些。作为一名有野望,有抱负的军事委员,德梅尔自然希望能够进入更高一级的军事委员会。
在鲍里斯的病房里坐了一会儿,陪着他叙了一番旧,又谈了一会儿战场的局势,说了些趣闻,德梅尔将话题引到主旨上,稍有几分隐晦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德梅尔的想法挺让鲍里斯感觉为难的,他的确是跟赫鲁晓夫比较熟识,但熟识并不意味着能跟对方提什么要求,尤其是类似这样的要求。不过,眼下德梅尔已经隐晦的说明了来意,他若是不帮这个忙又有点说不过去。
没办法,最后,在经过了剪短的权衡之后,他还是利用病房里的电话联系了正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
接到鲍里斯电话的时候,赫鲁晓夫刚刚睡醒,他这段时间都在莫斯科,实际上,自从哈尔科夫的溃败之后,他就没有再回乌克兰,而是一直滞留在莫斯科。
接到鲍里斯打来的电话,赫鲁晓夫显得很高兴,其实,在哈尔科夫战役之后,尤其是在德军第二次发起针对图拉方向的攻势之后,鲍里斯在这位军事委员心目中的地位便加重了许多。毫无疑问,当初在询问南线反攻战役的时候,鲍里斯做出的几点预测已经先后得到了证实:德军先是对哈尔科夫方向的苏军侧翼发动了攻势,包抄合围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大部,接着,又向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乃至沃罗涅日方向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尤其是在针对科罗布卡河防线的攻势上,其包抄莫斯科的意图非常明显。
拥有指挥才能的指挥员并不少见,但拥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指挥员却是很难得的,最重要的是,这个指挥员和自己的关系很密切,可以算是自己的老下级,因此,赫鲁晓夫对鲍里斯的看重也在日益加深。
既然看重,那自然是什么事都好说,在鲍里斯委婉的提出了请他帮忙的请求后,赫鲁晓夫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甚至直接告诉鲍里斯,让他通知德梅尔,明天去一趟军事委员会,他会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赫鲁晓夫的爽快,令鲍里斯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多了几分内疚感,不过,他很快便将这份内疚抛到一边,对于一个志向高远的人来说,内疚是不应该出现的一种情绪。
德梅尔兴高采烈的告辞离开,对他来说,今天这一行可谓是收获颇丰,他已经考虑军事委员会将给自己安排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了。
前脚送走了德梅尔,后脚鲍里斯就被奥尔加爆发出来的热情淹没了,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彼此疯狂的索取,不过,鲍里斯的伤势毕竟还没有痊愈,因此,整个过程中都是奥尔加在采取主动。
也不知道痴缠了多久,直到两人都累的筋疲力尽了,病房里才算是真正的安静下来。
“……我的家人现在都很好,他们已经搬到了鄂木斯克,”身子蜷缩在鲍里斯的怀里,奥尔加絮絮叨叨的说着,“瓦西里被分到了鄂木斯克的边防军系统里,担任一名中尉,待遇很不错……”
“之前,有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人找我谈过话,嗯,好像有十几次的样子,”手指在鲍里斯的胸前画着圈,奥尔加说道,“他们反复询问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的问题都重复了许多次,部队的领导也找我谈过话,暗示我应该和你保持距离,因为我们的身份并不相称。”
鲍里斯并不说话,他只是听着奥尔加按照她自己的思路絮絮叨叨的说下去,心里很清楚,这次恐怕是奥尔加最后一回主动前来找自己了。
人与人之间的身份终归还是要相称的,而以奥尔加的身世背景,她继续和自己相处下去,身上、心里需要承受的压力都太大了,同时,自己的仕途恐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或许,是时候跟过去说一声再见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