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汉末,出身不可谓不高。
丁原刺并州时,张辽被召为从事。
由“郡吏”迁为“州从事”,可知其家世显赫。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魏书张辽传》
须知,州从事是刺史身边的高级佐吏,可以参与州一级的核心决策。
注意: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均有征召“州从事”商讨机要的记载。
见《后汉书袁绍传》、《魏书八陶谦传》、《蜀书八糜竺传》。
文多不载。
因此,虽然张辽以武勇闻名,却与吕布、张杨等纯粹凭“骁勇给事”的寒门武人不同。
张辽是豪族出身的武人,从地位考量,大概与常山赵云相似。
中平六年(189)灵帝崩。
何后以女主干政,大将军何进征召英豪上洛,欲武力威逼何后归政。
自此掀开张辽“反复行径”的序幕。
(1)何进
何氏兄妹反目,各寻助力。
张辽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丁原派遣入京,拜谒何进。
从同书记载(《魏书八张杨传》)来看,丁原麾下的张杨,此时应该亦在何进麾下。
所不同者,是何进遣张辽赴河北募兵;遣张杨还并州募兵。
(2)董卓
待张辽募兵归来,何进已死(十常侍之乱),而张辽“以兵属”董卓。
此处记载特别值得玩味。
何进遣(辽)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
(辽)还,(何)进败,(辽)以兵属董卓。
--《魏书张辽传》
何进虽败,其尚有故主丁原。
张辽为何直接略过丁原,而以兵属董卓?可知张辽本传,省略了“吕布谋杀丁原”的故事。
其实张辽募兵前后,不过数月。
灵帝驾崩、董卓上洛、何进与丁原之死,均发生在中平六年(189)。
而张辽的主子,在同一年中竟然换了三次,从丁原到何进、再从何进到董卓。
张辽的心态立场,大概可以从“州郡出身”来解释。
丁原是并州刺史,按三互法(任官避籍)的限制,丁原绝非并州人(其籍贯失载)。
与丁原不同,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吕布是五原九原人,均属并州。
因此,吕布弑杀丁原,实际是“并州人杀外州人”。
在丁原与吕布之间,张辽的立场,恐怕会更加倾向“州里人”吕布。
而丁原故吏,与张辽一并“受遣募兵”的张杨,在短暂的反抗后,也向董卓投诚。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广水……(董)卓以(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