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赵光美的威望,如果他亲自去做监军的话相信一切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他自己甚至还能借此立点军功,增加他的个人威望。
然而区区南唐,大理两个小国而已,也值得赵光美堂堂秦王去亲自监军不成?两国强倒是不强,却是真的有点远,不管去哪处,一来一回,战事再怎么顺利等他回开封也得半年以后了,甚至大概率都是一年以后了。
秦王殿下的时间多宝贵啊。
给他们脸了。
可是要派监军,那就不得不面临之前征蜀时候出的问题,即,枢密院派出去的监军现在对军队,尤其是远征军的约束越来越弱了,军人们反倒是更愿意听商行的。
商行派监军的话,则枢密院几乎可以往商行并了,这就太过分了一些,而且以后赵光美继承大统之后也绝不允许大宋有这么牛B的部门存在。
本来,他确实也是有改造的,从川蜀回来,稍一空出手来他就把商行给拆了,很重要的一层考虑就是商行和监军的这个问题。
只是最近的事情也实在是太多,确实也是有点没改利索,把这事儿给忘了。
所以援军的事情很快朝廷就有了决断,可是要说监军,枢密院那边,还有赵普等几个人现在也都有点麻,以至于迟迟都没个定数。
先有李处耘,后有王仁噡,他们枢密院因为往外派监军,已经死两个枢密副使了啊!这特娘的可不是什么小官啊!
这监军死的比将军也快了太多了吧?咱大宋打仗不费兵却特娘的废枢密副使啊。
然后这事儿就迟迟没有定得下来,枢密院的上上下下,你推我我推你,那真是谁也不愿意去了。
负责支援赵德昭打大理的还是殿前司,而且想来想去,还是调了沙陀人康延沼领藩蛮军为援军,依旧只是任指挥使之职责,任副的行营都部署,同时命赵德昭为西南行营都部署,同时又派了崔彦进领捧日军跟随,汇成都府路兵马共聚禁军及边军共十万!
铁了心给他那十五岁的儿子砸政绩了。
这一路军的军事安排,赵匡胤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首先,崔彦进本就是此前征蜀的先锋大将,是号称大宋第一猛的,此前征蜀的时候就是王全斌的副手,只是因为征蜀征了个有过无功,这才委委屈屈的给撸了下来,还一顿收拾。
但其实老赵一直都惦记着启用他呢,要不然也不可能给他临时安排在捧日军这种敏感的军队当指挥使,事实上他这个大宋第一猛将也不可能不启用,烧杀抢掠在宋初军中的价值观中也实在不是什么大事儿,军中对此事情绪其实是很大的,都认为赵光美是有点小题大做,对崔彦进有些过分苛责了。
正好给他派过去,哪跌倒就让他从哪爬起来,有他在,赵德昭的军中就不缺先锋。
除此之外后蜀的降卒经过整编,现在都在那辛仲甫的麾下,那辛仲甫以前是郭崇的副手,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物,还不抢风头,名气资历都不算高,经验又足,还没后台,让他给赵德昭当个助手出谋划策,甚至是干脆接管实务,也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那个康延沼,这是沙陀的老将,跟王全斌其实性质差不多,资历浅了许多而已,他来做行营副都部署,只要他脑子没坑就肯定不会胡乱夺权抢权,政治意义上代表了朝廷依然重用他们这些沙陀人余孽,还能安抚王全斌留下来的那部分沙陀人降卒,军事上,这毕竟是戎马半生的老人,可以给辛仲甫、崔彦进这些年轻将领把把关。
不管是禁军还是精锐,几乎可以说是完美。
听说,成都这几年建设得十分不错,这一仗若是能打得漂亮,则赵德昭这个少年人的功绩,恐怕就要直追赵光义,超过他成为大宋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了。
谁又还能说他岁数小呢?
这阵容,这兵力,这部署情况,说真的他想输都难。大理本来也是小国,弱国,估摸着也就仗地形之力跟他周旋的能耐。
不过也正因如此,派谁给赵德昭去做监军,真是愁死人了。
人家本来就是储君之一,官家的亲儿子,监鸡毛啊!谁当这个监军,都是必然要招这鲁王殿下讨厌的,这活儿干得得多不自在啊。
但是不派监军,赵匡胤和赵光美都觉得有点不放心,赵德昭还真不一定能摁得住那些兵卒,收得住他们的杀性。
万一那些个禁军边军在大理也搞大开杀戒,整得跟伐蜀一样把一桌好菜给炖成了一锅烂汤,最起码,也得给咱大侄子找个背锅的吧?
南汉那边的兵力部署就差得远了,和历史上一样也只是拍了尹崇珂领一支万余人的兵马支援,同时让潭州知府王明发动民夫、边军追随而已。
事实上尹崇珂无论从资历还是关系还是各种方面,都应该稳压潘美一头的,按说他才应该是行营都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