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从现在开始读书 > 6(第1页)

6(第1页)

第四章上装母型及其应用本章将介绍的上装母型是一种最基本的上装面结构图。其结构精炼而又简单,同时也比铰符合人体体表形态。它既没有男、女、童之分,又不受季节性因素或内外穿着因素的限制,是一种通用性极强的上装母型。绝大部分花式多变的上装款式都能从中变化而来。因此建立正确合理的上装母型及相应的一系列变化法则,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下面,我们将上装母型分成若干单元进行讨论。第一节衣身母型一、衣身结构线名称主要辅助线,如图411所示。主要轮廓线及结构点,如图412所示。

图414二、衣身母型的来源衣身母型是取自人体腰节以上经局部柱面化的上体体表形态,如图413所示。如果我们把图中的形态依次将前中心线、颈根围线、臂根围线、肩中线、侧线剖开展平,则可得图414所示的平面展开图。这就是下面要建立的衣身母型的平面结构图。其中,取颈根围线和臂根线作为剖开线路,能使衣身最大程度地展开推平;取肩中线作为剖开线路,一是为了前、后分界,二是为了分开后的前、后衣身能各自独立选择丝缕;取前中心线作为剖开线路是为了适合人体习惯性穿着方式的需要。三衣身母型的建立假设制图条件

由于母型是进行结构变化的一种过渡性图形,变化后的实际轮廓线,尤其是弧线形轮廓线往往不是母型原来的轮廓线。因此,在实际使用母型时,可将衣身母型简化之。简化后的衣身母型将全由直线构成,这样的图形称其为衣身母型框架。如图4114所示。四、衣身母型分析1.胸劈门1)胸劈门的作用胸劈门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使衣身更好满足人体胸中央部及乳峰部位球面形态的需要。②能调节前肩冲量的大小,使之更符合人体肩胸部位间的表面形态。在相同条件下,胸劈门越大,则前肩冲量也越大。因此,通过对胸劈门的控制,可以将前肩冲量调节到理想的程度。2)胸劈门的构成胸劈门应该由基本劈门和补偿性胸劈门两部分构成。基本胸劈门是指衣服制成后所留存的胸劈门,它最终是不应消失的。补偿性胸劈门是指为了补偿由于面料的缝纫皱缩及工艺归拔所造成的开襟衣服门里襟止口线向里弯曲,而在基本胸劈门基础上再增大的胸劈门。它在衣服制成后是消失的,它起到的是一种过渡作用。3)胸劈门的计算根据经验知道,匀称体型的基本胸劈门一般是05厘米左右:补偿性胸劈门的大小则取决于面料的缝纫皱缩量或工艺归拔程度,现分析如下。根据纺织材料学知识可以知道,有些纤维伸缩性较差的面料(如丝织品、尼丝纺、涤卡等),当其直丝缕或横丝缕方向上经缉线后会产生一定的皱缩。如缉线落在边口部位,则边口线表现为向里弯曲,如图4115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弯曲程度与该处的皱缩量成正比。并且,同一部位(或邻近部位)的缉线次数越多,则皱缩量越大。

因此,在面料的缝纫皱缩率一定的条件下,边口线向里弯去程度与该处的缉线次数成正比。对于衣身来说,边口线粗当于门里襟止口线,缉线则包括装挂面的暗缉线或门里襟外表的明止口缉线(指单止口线)。当衣身采用缝纫缩率较大的面料,同时门里襟处又有缉线,这时的门里襟止口线必将向里弯去。即使原来放进了基本胸劈门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只有在基本胸劈门的基础上再增大胸劈门,才能补偿门里襟止口线的向里弯曲。据计算得知,在面料缝纫皱缩率较大条件下,门里襟纵向处缉线一次,胸劈门相应增大05厘米左右。于是有:胸劈门=基本胸劈门+补偿性胸劈门=0505kj。k]表示皱缩性的缉线次数。一般情况下,连挂面的k,取0或1;装挂面的k,取1或2。另外,对于缝纫皱缩率较小的面料,不论装、连挂面或是否缉明止口线,k,均取0。此外,我们还知道,在衣身的前胸部进行工艺归拔处理是为了满足人体胸高点部位球面形态的需要。而工艺归拔的结果必将导致门里襟止口线向里弯曲,如图4116所示。因此,与前面分析的理由相同,为了补偿门里襟止口线的向里弯曲,可在基本胸劈门基础上再增大胸劈门。于是又有胸劈门=基本胸劈门+补偿性胸劈门=051k2。其中,k2表示工艺归拔程度。如轻度,则k2取1,如重度,则k2取2。上所述有:05(无缝纫皱缩,无归拔)胸劈门=0505k(有缝纫皱缩,无归拔)05k2(有归拔,无缝纫皱缩)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适宜于归拔的面料基本不会产生明显的缝纫皱缩。而容易产生60

缝纫皱缩的面料也往往不宜归拔。所以缝纫皱缩和工艺归拔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最后还须指出,如果衣身前中线是对折的,或其邻近部位不开襟,则胸劈门也控制在003之间。2.肩斜度1)肩斜度的稳定性按某两个相邻直角边的长度之比所确定的前、后肩斜度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表现在不因胸围、肩宽、领围等规格的变化而波动,因此,采用此法具有较大可靠性。其实,这种方法与角度定肩斜度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不过前者要比后者更便利,更易推广。当然,在母型中所确定前、后肩斜度的两对直角边之比156和155,仅适用于匀称体型,对于耸肩和坍肩者,应视其耸坍程度酌量调整(参见第七章)。2)前、后肩斜度差在一般情况下,前肩斜度总大于后肩斜度。两肩斜度之差约为2°,形成肩斜度差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人体两肩头略前倾而造成的肩缝线向后偏斜,从而保证肩缝线不偏不倚地落在肩部的正中央位置。3)肩斜度与垫肩厚度的关系在讨论它们的关系之前,应首先讲清垫肩厚度的两个概念性问题。其一要明确垫肩厚度的所指部位应该是与衣身袖肩点相对应的部位。其二应区分垫肩的自然厚度和有效厚度。自然厚度是指垫肩在无压力情况下自然形成的厚度,也就是侧量厚度;有效厚度是指垫肩在有压力(衣服所产生的压力)情况下所形成的实际厚度。显然,有效厚度必小于自然厚度,其差值与衣服的重量及垫肩材料的松软程度有关。根据经验,垫肩的有效厚度和自然厚度的换算约为自然厚度(轻薄料上装)垫肩有效厚度09x自然厚度(一般衣料上装)08x自然厚度(厚重料上装)设垫肩的有效厚度以h表示,h越大,则肩斜度应减小得越多,也可反映为袖肩点抬高得越多,具体关系可用下列式子表示。袖肩点抬高量=07h,如图4117所示。

前、后肩端点的抬高必须是同步的。最后应指出,必须先确定袖笼深以后,再确定袖肩点的抬高量。千万不能先确定袖肩点抬高量,再以抬高的袖肩点作起点计算袖笼深。否则将造成袖肩点参考坐标的不稳定性。3.袖笼线和领圈的轨迹制图在前面建立的前、后身母型中,袖笼线和领圈线均是通过徒手方法划出。徒手法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也容易被掌握。因此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徒手法毕竟不够严密,因为它是通过几个有限的点,凭制图者的经验和目光顺势连接的一种方法。很显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人按此方法所划出的袖笼线或领圈线是无法重合的。哪怕同一个人绘划,在不同时候所划出的袖笼线或领圈线也无法重合。即使重合,那纯属巧合。如采用轨迹制图法,不仅制出的线条标准一致,且能对制图要求有一个理论上的正确理解。当然,这种方法适宜于制图要求比较严格的情况下使用。同时,在教学上经常练习这种方法,能不断加强学生对标准袖笼线和领圈线的正确认识。袖笼线的轨迹制图方法如图4118所示。领圈线的轨迹制图方法如图4119所示。63由于前,后领圈线的圆心同在连心线上,因此,当前、后肩缝线重合时,前后领圈线必定光滑连接.如图4120所示。

五.衣身母型变态衣身母型变态主要包括肩缝线、摆缝线、胸背宽等变化所引起的种种变态,现分述如下。1.肩缝线变化引起的变态肩缝线主要涉及到斜度、弯曲度及肩冲量三种变化。在衣身母型中,若肩缝线发生斜度变化,则邻近的领圈线及袖笼线应作相应的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袖肩点抬高越多,则领宽减小就越多,同时,领圈线也相应越凹。若肩缝线发生弯曲度变化,则邻近的袖笼线应作相应的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2所在图中,切线下段越偏离胸背宽线,则上段袖笼线的S形程度越大。由于切线始终与肩缝线垂直,因此,切线的方向是由肩缝线的弯曲度所决定的。若肩缝线发生肩冲量变化,则邻近的袖笼线应作相应的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3所

后身变态与前身相仿。在该图中,肩冲量越大,则上段袖笼线越趋于S形;反之,则上段袖笼线越向里弯曲。2.摆缝线变化引起的变态摆缝线主要有斜度和弯曲度两种变化。由于弯曲度变化同斜度变化区别不大,故这里只讲述斜度变化所引起的变态问题,但要分连腰节和断腰节两类情况。1)连腰节类在衣身母型中,若摆缝线发生内斜(腰以上部分)或外斜变化,则邻近的袖笼线和底边线应作相应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摆缝线内斜越厉害,则胸侧点下降越多,从而袖笼弧线变得越平直;反之,摆缝线外斜越厉害,则胸侧点及下摆大点抬高越多,从而使得袖笼弧线及底边线越弯曲。2)断腰节类在衣身母型中,若摆缝线发生内斜变化,则邻近的袖笼线、腰口线及肩缝线应作相应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5所示。

若摆缝线发生外斜变化,则邻近的袖笼线、腰口线及肩缝线应作相应改变,其变态规律如图4126所示。由此可见,在同一摆缝斜度下,断腰节的胸、腰侧点变动幅度均要大于连腰节的。3.胸背宽变化引起的变态在衣身结构中,圆袖的袖笼线除了类似母型中的标准形态外,还可作各种弯势变化。根据衣身结构变化的实际需要,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是肩宽和胸背宽基本不变,但下段的袖笼线弯势可任意变化。它必须以加深袖笼为前提,如图4127所示。另一类是肩宽和胸背宽同步扩大,同时,下段的袖笼线弯势视其程度相应减小,但这也必须以加深袖笼为前提,如图4128所示。这两类变化都属于袖笼线变化引起的变态问题。两者的共同特征是,袖笼越深则下段袖笼线弯势越小,从而使袖笼底角越大于90度。因此我们认为,对于袖笼线变态的衣身结构适宜同独片袖或袖里缝线位于摆缝线方向的一类衣袖相配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