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页又将车厢地盘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看到第四页,李睿突然瞪大了眼睛!
这四轮马车竟然,似乎真的解决的四轮马车转弯的问题!
现代汽车能转弯,是因为汽车的前轮是可以左右扭动,从而达到引导汽车转弯的目的。
这种让轮子可以绕着轮轴扭动的机构,非常复杂,在古代是无法实现的。
这个时代的太平车,其实就是将两副不能扭动的后轮,硬装在固定的车厢下面,就像被焊死了方向盘的汽车一样,你得把汽车前轮,或者后轮抬起来,或者拖着前轮硬摩擦,才能转向!
解决四轮马车转向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可以大幅度提高陆运的效率,降低成本!
遗憾的是,中国直到鸦片战争,被英国人敲开国门,从西方引进四轮马车之前,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西方的四轮马车大约出现在十六世纪。
这种马车的出现,和火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实际上,西方的炮车,如果卸掉大炮,其实就基本相当于一个四轮马车的底盘。
西方炮车一般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就是一个简单的两轮马车。上面搭着一个简单的木箱,里面装着炮弹,推杆之类的补给和工具。
炮车的后半部分就是我们经常在西方电影中见过的那种有两个大轮子,中间驾着一根铜炮管的炮车。
在这种炮车的前车横梁上,有一个竖直铁柱,后面炮车的尾部横梁上有一个孔,当炮车需要移动的时候,就把后炮车尾部横梁上的孔挂到前车横梁铁柱上,前车就能拖着后车前行。
因为前后车之间可以通过结合处的孔和柱进行转动,所以这种炮车就具备了转向的能力。
受到这种结构的启发,西方人将四轮马车的前轮和车厢的连接变成了转轴连接,他们在前轮轮轴上方安装了一个铁制的大圆盘,圆盘中央安装着一根竖轴,车厢后半部坐在后轮上,前半部底下有一个圆孔,将圆孔套在竖轴上,车厢底部坐在圆盘上,再将前轮作小一点,轴距加大一些,四轮马车的前轮就能相对车厢进行转动,从而具备了转向能力。
赵桓给李睿和陈栋的书册上,就是这种四轮马车的详细结构图。
作为一个在工厂里摸爬了七八年的工科狗,设计这样一种只有二十多个零件的古代马车底盘,完全没有难度。
这种马车上虽然有大量的铁构件,但并不需要现代加工设备。
铸铁件,铁匠的锻造手艺,加上一些简单的铆接工艺,就能加工出来。
实际上制作这样一辆四轮马车,难度并不比大宋目前所用的两轮马车难多少。
但赵桓的要求让陈栋有些为难。
“陈先生,朕要你在三个月内,招到三百个铁匠,把你的铺子扩大三十倍……地方不够就搬去外城,朕让人帮你找地方,三月后,我要看到你每天都能造出二十辆,甚至三十辆这种大马车!”
“这个册子里写着一种生产模式,叫分工合作产法,你可以把招募的铁匠分成若干组,比如备料,粗锻,精锻,制孔,装配等……让每组人只专心干一件事情,很快就能熟练,提高效率……”
皇帝絮絮叨叨的嘱咐声音犹在陈栋耳边,让坐在椅子上的他手脚发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