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
先皇是明君不假,但却是用肥了勋戚、文官,瘦了百姓换来的。
“对!”
李首辅重重点了点头,坦然道:“皇帝的事,桩桩件件,如恒河沙数,不会全对。
凡有错漏,皆要吾等去着想,以全皇帝圣名。”
利益。
才是君臣之间最稳固的存在。
史笔。
掌握在文官手中。
虽说唐朝太宗李世民之后,百姓对史官的信任不断降低,但总归不会彻底消失。
皇帝,想要圣君贤主之名流传后世,就少不了文官的帮助。
“六部之中,小小的郎中,就能屋宇华丽,起居豪奢,这难道是五品官该有的场面,这也是在为陛下着想?”
杨一清尚书直起身,胸膛起伏道:“还不是收受各省各部的贿赂撑起来的!”
“应宁,你怎么还不明白?”
李首辅毫不相让,平视道:“是啊,六部官员的日子,是过得奢靡了些,还不知道收敛。
但正因此,才引来京城内外很多人的向往,很多人才想成为这样的人。
君不见那些御史言官,整日里,除了找茬,什么事都不干,为无数人所追捧。
可是应宁你想过没有,京官们有了这些,就别无旁骛。
没有勾结朋党,没有把持朝政,翻翻一部二十一世,有几个皇帝的臣子,能像今朝这般?
我说这么多,是因为我是内阁首辅大臣,也是想求你,这份呈文,就到此为止吧。
别把这事出去张扬了,搅和的天下官员都无法安宁,搅和的国朝上下沸沸扬扬,就没法收拾了!”
言罢。
李首辅、谢阁老联袂朝杨一清尚书拱手施礼。
“感谢首辅大人、阁老的教导,只是这与国朝利益不合,下官恕难从命!”
杨一清尚书沉吟良久,再次摇摇头,一躬到地,取回了那道呈文,出了内阁,朝着乾清宫而去。
数十年宦海沉浮,只为这一谏。
一路披荆斩棘,势必嫉恶如仇。
无法后退!
……
京师,城郊,北征大军驻地。
三通鼓罢。
万名将士进入校场。
清一色的手持天巡刀、身着天巡铠,腰胯天巡弩。
通体银白,在阳光下,宛若银色的海洋,熠熠生辉。
点将台上。
五军都督府司马事兼北征先锋大将仇钺点将。
“明军威武!”
仇大将军提起丹田气,威严道。
旗牌官闻声,挥舞起大明军旗。